正文 嘉慶帝以“禁”治國的教訓(1 / 1)

嘉慶帝以“禁”治國的教訓

卷首論壇

作者:李冬君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是乾隆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九月立為皇太子,六十一年元旦,接受父皇禪讓即位,年號嘉慶,這一年為西曆1796年。但直到四年後乾隆死,才開始親政。

親政第一件事兒,就是扳倒大貪官和珅。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出千年世界首富50名,其中有6名中國人,和珅是一個。和珅的財產究竟有多少?數以億計,折合成銀子少說有2億多兩,多說有11億兩,這些數字是根據抄家清單估算出來的,富可敵國。正如當時廣州童謠所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嘉慶把和珅貪墨的銀子,都搬到內務府去了,而不是國庫,這是父皇留給他的一大筆財富。看來做皇帝還真不能養廉,要養貪,養廉養得大家都窮了,做官還有什麼意思?做皇帝沒有錢花還有什麼意思?所以要養貪,一貪就有原罪,把柄都在皇帝手裏,就會對皇家“無限忠於”,當他們貪得民怨沸騰了,皇帝再來反貪倡廉,除了銀子嘩嘩流入皇家內務府,還得到人民的更加擁護,你說誰是18世紀的世界首富?

好在有這筆錢,嘉慶不差錢了,但還是心虛。他想起了一個字:“禁”;治國就用這個字:“禁”!這似乎讓他踏實了許多。因白蓮教唱著流行兒歌起義,所以嘉慶朝沒有流行歌曲,有這麼一位神經衰弱的皇帝,禁了流行歌曲。流行歌曲關乎王朝氣運,尤其是兒歌,童言無忌,還有“亡國之音哀以思”什麼的,“慘慘、淒淒、戚戚”,都被他一禁了之。

禁了流行歌曲,那隻是耳朵的領域,顯然還不夠,還有眼睛的領域,該看什麼,不該看什麼,都要合乎禮,非禮勿視。因此,他又禁了坊肆及家藏不經小說,王朝氣數,已可知矣。

以“禁”立人,以“禁”治國,還要文化做什麼?文化式微了。

對內禁了,對外呢?如法炮製,也還是一個“禁”字。禁的對象,那時,主要是傳教士。禁傳教,禁禮拜,關閉教堂,關押傳教士,並遣送回國。這還是輕的,在湖南,傳教士蘭月旺竟被湖南巡撫抓起來,處以絞決。夷教受難,文明在衝突。

皇帝拒絕了天使——傳教士,卻招來了魔鬼——鴉片煙。禁了傳教,又來禁鴉片,無論上帝的,還是魔鬼的,都禁了。令朝廷為難的是,一禁,來了鴉片,再禁,起了“邪教”。

先是乾隆帝以天下自居,拒絕了馬嘎爾尼,接著嘉慶帝又以禮儀為由,再次拒見英使。嘉慶既無乃父“十全武功”,又被“邪教”牽扯,對於英使“不遵儀注”,竟然大怒,命英王以後不必遣使來朝,更遑論貿易了。

攆走了傳教士和英使,嘉慶朝二十餘年,治國平天下的功夫,全下在禁白蓮教身上,終於滅了“邪教”。可衰運還是來了。某日,嘉慶帝同往常一樣,乘轎進了紫禁城神武門,將到順貞門時,有一人猛地衝出,手持小刀,直撲過來,猶如霹靂,魂飛魄散矣。刺客陳德在供詞中說道,我是因為窮苦不過,心裏氣惱,遂起意驚駕,想因禍得福。

陳德還曾做過一夢,夢見自己進了皇宮,穿了蟒袍。他一想,自己將來必有朝廷福分,就動了不安本分的心。皇帝打了多少預防針,可這“不安分的心”怎“禁”?

生命的最後那些日子,皇帝往木蘭秋狩,沒有過幾天,就傳來了他的死訊,生龍活虎的一個人,怎麼一下子就死了呢?誰也不敢問死因。後來,從朝鮮國那邊傳來一種說法,說是被雷電劈死的。狩獵歸來時遇變天,雷電交加,皇帝被擊中落馬。一看,被雷擊燒焦,麵目全非了。大臣們商議,將一相貌、身高與嘉慶相似之太監處死,下葬了事。

當然,關於嘉慶帝的死,說法很多。如果此說為真,那必是老天對他的懲罰,他禁得了人,還禁得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