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爺看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走到我床邊把那本破書拿了起來,隨手翻了翻,嘖嘖稱讚道:“是本好書啊。”
“百裏平壤天地銜,也無江河也無緣,胄命若曾眠於此,敢問仙居在哪邊?”老大爺似在喃喃自語,又似乎在問我,眼睛從書本上移開,長歎一聲把書還給我。
這本書我從小就翻,裏麵的內容早已牢記於心,隻是有些東西比較深晦難懂,我之所以沒事就把它帶在身邊,並不是我有多麼的愛學習愛鑽研,隻是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
記得有一次學校裏組織郊遊,我就帶了這麼一本書在身邊,當別人在興高采烈地放鬆之時,我就翻著書打發時間,當時被一個同學看到了,還說我是個封建迷信的******。
從目前形勢來看,對於書中所涉及的東西要麼隻能自己咀嚼冥思,要麼就隻能跟老一輩的行家交流,想要找到年齡相仿的知己?我隻能表示‘嗬嗬’了。
他說的這首詩我以前沒見到過,也沒聽說過,我相信即使在百度上搜索,也查不到有這麼一首詩,不過我能聽出來這詩句的意思,這首詩其實是一種行話,每句話都跟風水、堪輿所相關,最後一句可以說是在考驗我,如果我能大致回答出來,那肯定就是行內人。
我聽到這首詩後比較吃驚,沒想到這老大爺雖然其貌不揚,卻居然是個行家,還是個大行家。能遇到這種人簡直就是我的福分,我一直想要找個人好好交流一下,但這麼多年根本就沒那個機會,現在有這麼一個前輩高人在這裏,我豈能輕易放過?
他這首詩大概的意思就是,一般大墓都葬在風水寶地,所謂風水寶地,肯定都會有山川河流,由山河構成的奇特地形而有利於福佑後代的地方,最是適宜作為安葬之地。隻要懂得一些風水的知識,很多人都能夠根據山川河流的形態來判斷墓葬的安葬之處,就算有誤差,那也差不到哪裏去。
平原地區一馬平川,放眼望去根本無跡可尋,難道平原地區就沒有風水寶地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據我奶奶講,在建國之初,石家莊曾經出土了一摞清朝中期的殘卷,之所以被稱為殘卷,是因為這套紙質卷宗損毀嚴重,大半部分都已經被潮氣給侵蝕了,根據殘留的零星文字記載,由於平原地區土質鬆軟,多為沙土結構,棺木和屍身都不利於保存,很難達到‘千年不腐,永存於世’的目的,所以一些權貴都寧願把墓葬選在千裏迢迢的深山老林中,當然,所花費的財力、人力和物力對於他們都不算個什麼事,也隻有他們那種人,才玩得起這種埋葬遊戲,普通老百姓吃飯都成問題,這種事想都不用想。
殘卷記載,乾隆四十七年,山東巡撫國泰和於易簡虧空庫帑案發之後,弘曆命和珅、劉墉和錢灃查辦此案,由於國泰之前是和珅的黨羽,所以和珅想要包庇他,誰知被錢灃察覺並留下證據,和珅無計可施,於是私下密報國泰的家眷,讓他們想辦法盡快將國泰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