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3月)
(一)反哺
慈母無疾老,
大限似將臨。
幸能床前侍,
躬盡兒女心。
母愛大無疆,
一世何艱辛。
反哺於萬一,
人生最當珍。
(二)憶舅
老母臥床日,
往事常憶起。
今晨念舅父,
刻骨銘心記。
當年姥姥病,
壽逾八秩季。
臥床整三年,
寸步未下地。
舅父侍左右,
吃喝拉撒息。
同寢一鋪炕,
三年未解衣。
任勞又任怨,
冬春旦夕繼。
千日有孝子,
美德播鄉裏。
做人當學舅,
心碑永矗立。
(三)死亡觀
母親赴冥界,
不懼鬼門關。
叮囑身後事,
笑談若等閑。
皆為後輩想,
於己卻淡然。
人豈永不老?
反教爾心安。
心靈登此景,
神定何超然。
母儀昭後人,
凡人殊不凡。
(四)幻覺
母今有幻覺,
所言皆離奇:
“身邊傍小孩,
不是自家的。
燭光黯然熄,
有人著素衣。”
此豈不祥兆?
我等未解析。
但願無大礙,
康複應有期。
(五)民風
山鄉民風淳,
母病驚四鄰。
切切問候語,
句句情意深。
顆顆家雞蛋,
拳拳關愛心。
悠悠故園情,
潸潸淚滿襟。
(六)倆孫媳
老母怡晚年,
孫輩多孝悌。
可圈可點者,
紅強紅偉媳。
一名叫香玲,
一名喚金娣。
都是好老師,
家居縣城裏。
母壽逾八秩,
體衰漸少力。
冬季村舍冷,
商住侄家裏。
倆媳爭著請,
侍奉更周細。
至今越六冬,
和美不嫌棄。
此次母染病,
情係倆孫媳。
得暇便侍奉,
善解奶奶意。
白日喂湯飯,
夜間陪床息。
端屎又端尿,
用心特護理。
百善孝為首,
中華美德基。
倆媳彰顯之,
聲譽傳鄉裏。
此風待發揚,
此道需承襲。
國諧家康寧,
千秋萬代係!
(七)清平樂·見好
風和日麗,
春光固燦爛。
所幸母病今見好,
精神振增食飯。
全家老幼皆喜,
久違歡語笑顏。
還應精心療理,
敢與死神再戰。
(八)中西醫
西醫似無策,
中醫巧調理。
方劑三兩副,
悄然見奇跡。
中西理念異,
殊途同歸一。
回春各有長,
理應互學習。
(九)回鄉頻遇
少壯漂泊侍母歸,
鄉音半改霜染鬢。
頻遇後生難相識,
笑問汝父乃何人?
(十)下地
款款攙扶母下地,
問餘臥床幾多日。
床前明月缺又圓,
迎來綠染楊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