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忠
2013年8月,圖書館張南征老師找我,說他寫的鋼鐵係列小說第一部《無名溝軼事》、第二部《鋼城之戀》兩本書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不少反響,借著這個東風,他寫了第三部鋼鐵係列小說——《歡樂的鋼城》,以此追溯那個偉大的時代,描繪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想讓我為這本書寫篇序。我聽後覺得是件好事,在當今這個金錢至上與功利思想越來越務實的多元化社會裏,這種想法和做法實屬難得,我就答應了下來。但我稍感不安,《歡樂的鋼城》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工人生活與工廠生產一線的故事,而我長期在高校工作,對工廠了解甚少。還好,我把這本書稿從頭看到尾,這本小說把工作和生活纏繞在一起,通俗易懂,看得明白,我也就勉為其難,為這本書寫了序。
人,最大的悲哀是無法認清和無從把握自身所處的時代。張南征老師《歡樂的鋼城》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牢牢把握住了時代特色,向廣大讀者展示了當代社會的真善美。
在時代的洪流麵前,一個血肉之軀,縱然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亦或有著“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仍不免發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的感慨。張南征老師《歡樂的鋼城》這本書具有時代的特點,人物性格鮮明,讀後令人難忘。全書分為兩條主線展開:一條主線是馬軍從西南邊陲退伍歸來,向幹姐姐林玲求婚遭到拒絕之後,在工作中遇到一名叫馬英的姑娘,兩人由相互反感逐漸轉變為暗戀,最終日久生情而結合。另一條主線是林玲這樣一位有知識、有文化、有同情心的善良漂亮的女性在公園偶遇退休總工程師黃一斌,兩人在交談中,她得知黃一斌妻子去世,生活上遇到困難,需要人照顧,林玲做出了一個衝破世俗觀念具有現代意識的大膽決定,到黃一斌那裏居住照顧他。
同時代的人們被曆史裹挾著,腳步踉蹌地順著潮流追趕;這一代人還沒來得及整體反省時,很快又崛起了後一代人;後代們帶著優越感的眼光和戲說往事的輕鬆心態,談笑之間不知不覺地給前一代人定下了進步或倒退的性質。無法言說的世事滄桑被壓縮成幾個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封存在浩繁的曆史典籍裏。作者在小說中有敘說曆史的亮點,寫出了國人的奧運情結,百年夢想成真留下濃濃的一筆。同時,作者又一次以無比深情的筆觸直接描寫了鋼鐵企業生產一線的工作環境與實際操作。這是鋼鐵係列小說的特點,近距離地描寫工人的工作。在這部分描繪當中,作者以親身經曆迅速地把讀者帶進排山倒海波濤般的機器轟鳴聲中,給讀者以想象。同時又展現出多個生產工種,對工人們單調機械地操作、吃苦耐勞的精神做了細膩的描繪。
同時代的人們的行為到底被賦予什麼樣的意義?對於個人而言,到底是應該為了成就事業堅持不懈地奮鬥一生,還是覺得人生短暫艱難困苦去追求享受而毫無意義地虛度一生?在書的最後一章,作者以三段精彩描寫,給了我們正確的答案。一是北鋼公司魏總經理向新婚青年們提的兩個問題:一問我國國歌的曲作者是誰?二問情人節是哪天?二是林玲的詩歌朗誦——《歡樂頌》。德國有位音樂家貝多芬,以他對人類的無限愛戀創作出一首交響樂《歡樂頌》。林玲以此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的問題,什麼是歡樂?在林玲的朗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觀點:勞動創造歡樂,工作就是歡樂。三是介紹了奧運會主場館鳥巢,這座規模宏大的體育館使用了4.2萬噸鋼材,說明了鋼鐵工業的重要性,反映了文章的主題。
張南征老師為了寫好這本書,把稿件寫了一次又一次,改了一遍又一遍。一個數字,一個名稱,都不厭其煩地核對;一個句子,一個標點,都要反反複複地推敲,其認真的態度實在令人尊重。本書內容豐富,文字優美,是了解時代的一麵鏡子,不可不讀。
(序文作者係山西晉中學院院長、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