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華爾街金融領主——摩根財團(6)(1 / 3)

當危機已經過去,而摩根的所作所為被大家了解的時候,公眾的反應已經趨向理性。大多數人認為,正是這些大銀行家包括摩根本人策劃了這起危機,目的是借以肥私。因為所有金融危機都會使華爾街的強弱次序重新排列,而那些能夠從危機中脫身的最精明的金融家也肯定會比他們在危機之前更加富有。很顯然,美國公眾的這種指責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另一方麵,經曆了這場金融危機後,華爾街和美國政府都意識到了美國銀行製度改革的必要性。盡管j·p·摩根的女婿哈伯特·薩特利把摩根的態度總結為:“這一體製或許並不是一個好的結局,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一點,但這是他所創建的一種模式。從那時起,他就致力於完善這一體製,使之在形勢不佳或投機過分時不至於不堪一擊。他意識到,銀行體製必須能夠抵抗因欺騙或反常造成的銀行倒閉和以及公眾信任的降低。安全不能單單建立在某一個人身上。”34然而事實上,在1907年的那幾個星期裏,銀行界的安全顯然是建立在了他個人身上,他毫無疑問是那個時期美國最重要的人。

這次危機最終促使美國國會通過了銀行製度改革的決議,並在1913年設立了聯邦儲備係統,以實現銀行的分散化和貨幣的自由彈性,防止類似的危機再次發生。銀行界或許並不喜歡這個係統的約束,並因此與之不停的對抗,但聯邦儲備體係最終還是確立了下來,並在特殊時期成為銀行的拯救者。

4,美聯儲的背後推動者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大部分基礎工業和資源都被華爾街最有實力的七個人控製著。其中j·p·摩根、詹姆斯·希爾和喬治·貝克,屬於摩根集團;其餘四人——約翰·洛克菲勒、威廉·洛克菲勒、詹姆斯·斯蒂爾曼(花旗銀行總裁)和雅各布·希夫(庫恩雷波公司總裁)則屬於洛克菲勒財團。他們構成了美國資本的核心,控製著整個國民經濟。而且,以j·p·摩根和約翰·洛克菲勒為首的華爾街的這七位大腕,是建立美聯儲的真正幕後推動者,他們之間及其與歐洲羅斯查爾德家族的秘密協調,最終建立了英格蘭銀行在美國的翻版。

1910年11月開始的兩個星期裏,一份重要的文件《聯邦儲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在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的著名的“哲基爾島打獵俱樂部”35裏被起草出來了。參與起草這份秘密文件的人有:

尼爾森·奧爾德裏奇(nelson aldrich),參議員,國家貨幣委員會主席,納爾遜·洛克菲勒的外祖父;

派亞特·安德魯(a·piatt andrew),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

弗蘭克·範德利普(frank vanderlip),紐約國家城市銀行總裁;

亨利·戴維森(henry p·davison),j·p·摩根公司高級合夥人;

查爾斯·諾頓(charlesd·norton),紐約第一國家銀行總裁;

本傑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j·p·摩根的左膀右臂;

保羅·沃伯格(paul warburg),庫恩雷波公司的高級合夥人,也是羅斯查爾德家族的代理人,美聯儲的總設計師,第1任美聯儲董事。

這其中,保羅·沃伯格是銀行運作方麵的高手,精通幾乎所有的銀行運作細節。他自然成為了文件的主要起草者和解釋者;尼爾森·奧爾德裏奇是所有人中唯一的外行,他負責使文件內容符合政治方麵的要求,能夠在國會被接受;其他人則代表不同財團的利益,他們圍繞著保羅提出的方案細節進行了長達九天的激烈爭論,最後終於達成了共識,使美國中央銀行——聯邦儲備銀行的雛形建立了起來。

而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將這個設計以法律法案的形式真正建立起來。在銀行家們的精心計劃和操縱下,1913年,他們支持的民主黨候選人威爾遜當選為美國28任總統。之後,雖然經曆了漫長而激烈的討論,但以銀行巨頭們在哲基爾島的策劃為藍本的《美聯儲法案》還是獲得了參眾兩院的通過。

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頓時一片歡騰,他們為美國的金融事業今後將擁有製度上的保障而高興。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或許隻有林德伯格(lindbergh)議員看到了問題的本質,他在當天對眾議院發表了這樣的演講:“當總統簽署這個法案(《美聯儲法案》)後,金錢權力這個看不見的政府將被合法化。人民在短期內不會發現這一點,但幾年以後他們就會看到真相。到時候,人民需要再次宣告《獨立宣言》才能將自己從金錢權力之下解放出來。這個金錢權力將能夠控製國會,而國會最大的犯罪就是它的貨幣係統法案(《美聯儲法案》),兩黨領導人和(銀行巨頭們的)秘密會議再次剝奪了人民從政府得到利益的機會。”

美聯儲的始作俑者奧爾德裏奇參議員在1914年7月《獨立》雜誌對他的采訪中透露:“在這個法案(《美聯儲法案》)之前,紐約的銀行家隻能控製紐約地區的資金。而現在,他們可以主宰整個國家的銀行儲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