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記憶心理學——開發你的大腦潛能(3 / 3)

◎分散學習記憶法

把較長、較複雜的學習材料分成幾段加以記憶,或把較長的學習時間分成幾段來使用,中間穿插以休息或其他活動,來加強記憶的方法。實驗表明,記憶比較長的材料,或者記憶材料的難度比較大的時候,分散記憶的效果比集中記憶的效果好。這是因為:在分散學習中,中間的休息時間可對剛學的內容進行鞏固,從而提高了記憶效果,分散學習可避免因學習時間過長而造成的興趣降低和注意力減弱;分散學習還可以避免前後學習材料的互相幹擾。但是分散學習也不能過於分散,各次學習之間的間隔不能過長。如果下次學習時,已把上次的材料全部忘記,就說明間隔時間過長,應該適當給予調整。在使用分散學習記憶法時,應該根據記憶材料的容量、性質、特點、難度以及各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安排記憶進程。

◎及時複習記憶法

對學習的內容及時地進行複習,以鞏固記憶的方法。研究表明,人們對記憶材料的遺忘呈現著一種先快後慢的趨勢。在識記過程結束後的最初一段時間(一兩天)內,遺忘的速度很快,以後逐漸減緩。因此,在識記過程結束後及時地進行複習,對加強、鞏固記憶,戰勝遺忘,有重要意義。及時複習及時到什麼程度,因人而異,因識記材料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應在記住某個材料之後的一兩天內即開始複習。最初複習的次數應多些,時間間隔應短些;以後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複習次數逐步減少,時間間隔逐步延長。這樣,就能收到較好的記憶效果。

◎嚐試回憶記憶法

在僅把識記材料閱讀了很少幾遍,對其內容尚不熟悉的情況下,就試著回憶其內容的記憶方法。用嚐試回憶的方法進行記憶,比用單純地反複閱讀的方式進行記憶效果要好。這是因為,嚐試回憶能促使人們集中注意力,調動大腦積極地進行思考,並避免因閱讀次數過多而引起的單調、枯燥感。有關實驗說明,利用嚐試回憶記憶法進行記憶時,用於閱讀和回憶的時間比例一般應保持在1∶4左右,即把全部時間的1/5用於閱讀,4/5用於記憶,這時往往效果最好。

◎多通道協同記憶法

在記憶的過程中,把各種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都動員起來,協同配合、共同參與記憶的方法。人們認識事物有多種通道,各通道的配合有利於把握和記憶事物,更易於在大腦內部建立各種便於回憶的聯係。這種方法廣泛適用於記憶各種材料。心理學實驗證明:同一時間裏記憶同一內容,隻聽者能記住60%,隻看者能記住70%,又聽又看者能記住86%。這個結論證實了多通道協同記憶的優越性。在學習過程中,眼看、手寫、口念、耳聽、心想,學習的內容就能很快記住。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也在於強調這一點。采用多通道協同記憶法,能多通道地攝取信息,增加表象的數量;各器官同時參與記憶,能擴大信息儲量;各器官的協同配合,從同一對象接受刺激,能使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同時興奮,留下很深的痕跡,從而獲得準確而持久的記憶。

◎交談記憶法

通過與他人交談要記憶的內容來進行記憶或加深、鞏固記憶的方法。交談是人們通過語言表達來相互交流思想的活動。人們在相互交談時,即要傾聽對方的看法,又要有針對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能促使注意力集中,頭腦處於積極思考的狀態,避免單獨學習時常易發生的心不在焉、精神鬆懈、隻看不想的狀況。通過交談,人們還可以互受啟發,相互取長補短,加深對記憶內容的理解,糾正識記中可能出現的某些偏差。有意識地與別人交談要學習、記憶的內容,能對所要學習、記憶的內容產生較深刻的印象,形成較全麵、準確的記憶。交談記憶法可廣泛用於各門知識的學習和各種材料的記憶。在運用交談記憶法時,參加交談者必須有明確、一致的議題,交談、討論應緊緊圍繞著已確定的議題去進行,交談方應各抒己見,坦誠地表明自己的看法,這樣才能使交談順利進行,達到以交談促記憶的目的。

◎爭辯記憶法

通過與別人進行爭論、辯論來促進、加強對有關內容的記憶的方法。人們在學習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常會對一些問題產生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有意識地針對這些問題展開爭論、辯論,可對學習、記憶有關內容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是因為,爭辯是不同思想交鋒的過程,在爭辯中,爭辯雙方注意力集中,情緒高漲,頭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從而能對所爭辯的內容形成良好的記憶。通過爭辯,還可以使人們開闊視野,互受啟發,加深對記憶內容的理解,發現和糾正認識和記憶上的錯誤。人們在爭辯中“獲勝”或“戰敗”,還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從而對所爭辯的內容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運用這種方法的目的僅在於促進記憶。在論證自己的觀點和駁斥對方的觀點時,應遵守有關的邏輯規律和規則,采取正確、有效的論證方法和反駁方法。

◎學用結合記憶法

將所要記住的材料或知識用到生活和工作的實踐中去,在實際運用中理解和鞏固記憶的方法。通過積極的參與活動,使識記的對象由抽象的知識成為活動的、實在的、具體的對象。對這些材料的運用,又可以反過來加深對材料的理解,並且可以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本領,從而長期保持在記憶中。學用結合記憶法並不適合於理論性強的知識的記憶。

◎整體與部分相結合記憶法

先對識記材料形成一個初步的綜合性認識,以此為聯係其各部分內容的線索,再對各個部分依次加以記憶的方法。其具體步驟是:

①先將識記材料讀一兩遍,作一下“鳥瞰”式的考察,粗略地掌握整篇材料的大意或脈絡,作為將識記材料全部內容串連起來的線索;②將識記材料分成若幹意義完整的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加以記憶,並注意每個部分與前後兩個部分之間的聯係;

③利用已掌握的貫穿整篇識記材料的線索,把已記住的各部分聯結起來,形成對整篇識記材料的完整的記憶。

運用這種方法,既有對記憶對象整體的全麵把握,又有對記憶對象組成部分的“各個突破”,既吸收了整體記憶法的長處,使對記憶對象各部分內容的記憶能很好地銜接起來,又避免了因同時記憶的內容過多而造成的困難。整體與部分相結合記憶法適於用來記憶篇幅較長或難度較大的識記材料,如一篇較長的文章或一篇難記的古文等。

◎係統記憶法

通過分析、綜合,從閱讀、學習的材料中抽取出其基本的要素、本質的東西來,並按其內在聯係構成完整、嚴密的係統或體係,從而加以記憶的方法。這種方法可用於各門知識的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是由一係列基本概念、判斷、推理等等按一定秩序聯結起來組成的理論體係。但是,在講述各門知識的教科書或專業書中,其基本的概念、判斷、推理等等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往往並不是以純粹的形態存在的,而是和大量解釋性、說明性、例證性的東西混合在一起。要使某一門知識的理論體係以赤裸裸的方式展現出來,就需進行分析、綜合的工作,即從所閱讀、學習的書中把應掌握的基本概念、判斷、推理等等抽取出來,按照它們固有的內在聯係和秩序,進行排列組合,構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經過這樣係統整理的知識,既便於記憶,又不容易遺忘。係統記憶法也可以用來識記一篇文章的要點。對一門知識或一篇文章所做的分析、綜合工作,可通過製圖表或編寫提綱的形式進行。

◎特征記憶法

通過把記憶對象與同類的其他對象進行比較,找出其與眾不同的特征,從而加以記憶的方法。人們的經驗表明,個性突出、特征明顯的東西容易記憶。這是因為,個性突出、特征明顯的東西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並且便於人們把它們與其他同類對象區別開。長相特殊、言談舉止與眾不同的人容易被人們記住,色彩鮮明、構思奇特的廣告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都是這個道理。根據這種規律,在記憶某個對象時,應努力去發掘它的個性和特征,以此作為識記、辨認和回憶它的線索。為此,必須進行深入的觀察和細致的比較。

◎總結規律記憶法

從要記憶的一類對象中總結、歸納出一般性的、規律性的認識來加以記憶的方法。運用總結規律記憶法,可以把對許多個別知識的記憶變為對某種一般性知識的記憶,從而起到簡化記憶、提高記憶效率的作用。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需注意,當要記憶的一類對象數量很多,無法全部考察時,所總結、歸納出的一般性、規律性的認識往往具有或然性,不一定對這類對象全部適用。這時,這種一般性、規律性的認識隻起著對人們的記憶提供指導、參考或線索的作用。

◎舉一反三記憶法

以對某個對象的認識為基礎,通過把其他對象與之相類比,來記憶其他對象的方法。運用舉一反三記憶法,可以起到迅速擴大記憶量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在若幹類似事物情況之間建立聯係,提供一條回憶的線索,起到增強、鞏固記憶的作用。

◎以教促學記憶法

通過把剛學到的知識教給別人,以促進、鞏固記憶的方法。要教給別人某種知識,自己必須首先掌握這種知識。教會別人的意圖和欲望會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使自己產生學習和記憶知識的迫切感,從而對自己的學習、記憶起促進作用。教別人的過程同時也是自己對所學知識進行複習的過程。每教一次別人,就等於給自己增加了一次複習的機會,亦即給自己增加了一次加強、鞏固記憶的機會。通過教別人,還可以加深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發展並彌補自己學習和記憶中的不足,從而使自己對知識的記憶更清晰、完整、準確。因此,利用教別人來促進、鞏固自己的記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