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把槍栓的故事(1 / 2)

李延軍

那一雙狼的綠眼睛一直盯著他們——

他,劉誌傑,一位隨女兒女婿漂泊在外鄉的56歲的農村老頭,還有他背上已經睡熟的4歲的二外孫。雖然外孫們都親切地叫他“爺爺”,他也習慣了這稱謂,但不能不向讀者說明,他的確是他們的外爺。

這會兒,劉老漢那用“紮腿帶”紮起的兩條腿,正攢足了勁,一步緊過一步地向前趕路。他沒有跑,一是他明知道背著孩子,就是不背孩子,人也跑不過那四條腿的“畜牲”;二是老輩子傳下來的經驗,見了狼,你不跑,它也不敢沒命地往上撲:人怕狼,狼也有怕人的地方。事實果真如此。他走得快一些,狼就跟緊一些;當他放慢腳步的時候,那狼也放慢了跟進的速度。那一雙月光下綠熒熒的眼睛,始終和他與孩子保持著十來丈的距離。這也是“鬥智”呢!看誰的意誌先垮掉——狼盯著人,人也不時回頭看一眼狼。不管怎樣,這段川道裏的路總共隻有5華裏,前麵再趕兩三裏路就回到村上了。

中等個的劉老漢微鎖著眉頭,略深的眼窩內,一雙眯縫的眼睛裏亮著堅毅的光。他腳步緊趕,腦子也在飛轉。是的,這一段時間以來,造反派們盯著他女婿留下來的槍栓,就像這雙狼眼睛一樣,一直寸步不離。女婿是公社武裝部長,有1支公家配發給的“三八大蓋”步槍。自從“造反派”和“保皇派”打起來以後,這支槍就成了他們追蹤的一個重要目標。女兒在這個距公社所在的鎮子隻有5華裏的村小學教書,女婿就將槍拿回來,藏在學校院裏的玉米稈柴禾裏麵。一個後半夜,造反派們翻牆進來,追著女兒要槍,連外孫都驚醒了。最後在玉米稈中翻出了那支槍,興高采烈地拿走了。可惜那隻是一個槍筒,槍栓女婿讓藏在另一地方了。

造反派追槍栓的風聲越來越緊。好心的生產隊長派了牲口,送女兒和大外孫回遠在另一個縣的故鄉。女婿被告知,從潛藏地出發,與女兒在中途會合返回故鄉了。一輩子倔強、13歲就開始當“掌櫃的”的劉老漢牙根一咬,自告奮勇留下來,守這個“家”,帶二外孫。還有,就是守那把留下來的槍栓。當兒女們麵臨危險時,父母們挺身而出的勇敢,往往都像劉老漢這樣。

造反派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來。劉老漢用結滿老繭、鼓著青筋的手,小心翼翼地把槍栓放進下炕角的炕窯裏,然後和了麵糊糊,將整個炕圍子和炕窯都糊上了舊報紙。

半夜裏,造反派果然來了。他們張牙舞爪的刺刀在牆上亂戳,把個好好的牆戳得窟窿眼睛稀巴爛,劉老漢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幸虧那些笨蛋沒戳中炕窯口上糊的那一張報紙。毫無結果的造反派們,幹咋呼著走了。

第二天,劉老漢再也不敢把槍栓放在炕窯裏了!他反複考慮,放在哪兒都不放心。那些家夥想他不會把槍栓帶在身上,每次來都沒搜過身……對,還是帶在身上最放心。總不能裝在口袋吧?劉老漢想到了一個“最保險”的地方。他把寬寬的白粗布腰帶展開,把槍栓裹進腰帶裏,再把腰帶緊緊地纏在身上。硬硬的槍栓梗在肚皮上,隨時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這樣他心裏就踏實了。槍是公家發給女婿的,如果讓這些瞎熊拿走,恐怕將來國家會追究孩子的責任。再說,公家的東西,咋能讓這些瞎熊拿著隨便去打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