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銘下部4行,共23字,依原行款讀釋如下:

壬寅,州子曰:仆麻,餘

易(錫)帛,(囊)貝,蔑

女(汝);王休二朋。用

乍(作)父辛。

“州子”,人名。殷墟卜辭屢見某子,如□子、唐子、妍子、邑子等等,均係王朝大臣,與文獻所見微子、箕子相同。周代王朝大臣,如《春秋》經傳所見,在世時也多稱“子”,有劉子、單子、成子、尹子等。州子的身份也是這樣。

“仆麻”的“仆”字,寫法同於卜辭《殷墟書契後編》下20,10,羅振玉作了正確讀釋,郭沫若先生在《卜辭通纂》中有進一步論述。“仆”在這裏是職官名,即駕車的禦者,相當於後世的大仆。“麻”是仆的私名,其字下右部省去兩點,但仍不難辨識。

州子講的話,在稱呼“仆麻”之後,“餘錫帛、囊?,蔑汝”為一句。“餘”乃州子自稱,他賞賜仆麻的有“帛”和“囊?”兩項。

“帛”未言單位,估計那時的帛在長度和質量上已有定製。

“囊?”亦見於宋代著錄的寢□鼎,其字象袋中置?,袋有底,與“有底曰囊”相合。推想這是散?,不同於以“朋”計算的串?,但仍應有規定的數量。

“蔑”意同嘉,也就是獎勵。這個字沒有賞賜的意思,不能以“蔑汝王休二朋”連讀,講成州子把王賞的兩朋?轉賜給仆麻。因此,隻能連上讀為“餘錫帛、囊?,蔑汝”。

“王休二朋”,“二朋”合文。銘文是記州子的話,先說自己對仆麻賞賜,然後提到商王對仆麻的賞賜。如果“王休二朋”係仆麻的話,就應該放在州子的前麵了。

估計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作為大臣的州子曾接待商王,他的下屬仆麻為王駕車,得到王的歡心,州子也因而獲寵,所以對仆麻給予獎賞,並將王的賞賜頒付於他。

事情的發生當在州子的封邑。甲骨文地名未見有州。周代的州,有薑姓州國(在今山東安丘東北)和偃姓州國(在今湖北監利東),兩地距商王都均較遠。《左傳》隱公十一年載周桓王與鄭人蘇忿生之田十二邑,其中有州,在今河南沁陽東南,距商都為近,州子的封邑可能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