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趙雲峰:善待自己是一種境界(1 / 1)

記者趙璨

趙雲峰是中國聯壇十老之一,享有“聯壇泰鬥”“聯壇旗手”之盛譽,南京的餘清逸教授曾用“雲峰獨秀群峰妒,聯界名高各界尊”讚譽趙老,可見,趙老在聯壇可聚四海之望,隻因他在學問上謹之慎之,始終如一。

趙雲峰出身書香門第,祖父係前清秀才,父親、伯父均雅好文事。他自小耳濡目染,受古詩詞啟蒙,三歲始識字,後又入私塾。一個穿戴整齊的少年,端坐在書桌前,搖頭晃腦地背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陶醉在美妙的韻律中,抑或是惦記著秋日午後牆角的蛐蛐兒——對聯就是從那時起伴隨著趙雲峰的生活,在他懵懂的童年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16歲時,趙雲峰因以“遙瞻山骨瘦,俯瞰水痕收”“金甌何日補?惆悵獨登樓”描述當時祖國河山破碎之狀況而名噪一時,被譽為愛國少年才子。這位當年的熱血青年並未因少年得誌而自滿,而是立誌將聯藝作為自己的終身愛好和事業而不懈追求。如今,他的名字和成就已被載入《中華對聯大辭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多部大型辭書中。

85歲的趙雲峰從事聯藝已有60餘年,獲獎無數,頗受信任與推崇。他認為,即使是在現代社會,背書也是一種必要的“功夫”,它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其益處遠多於弊端,隻有擁有足夠的積累,才能文思敏捷,正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至今,他每年仍要拿出很多錢訂閱各類報刊,並仔細閱讀,不斷提高自我、充實自我。他說:“物質生活不必過於講究,簡樸一點,精神世界必須是富裕的。”

現在,一旦有征聯大賽等關於楹聯的活動,趙雲峰定是主評之一。此外,他還為太原許多園林名勝撰稿,現為《對聯》雜誌終審,大家一致認為:“隻要是通過趙老這一關的作品,都沒問題,我們放心。”成功就是成為某個領域的權威。站在權威的位置上,趙雲峰感到欣慰,也覺責任重大,他說:“承蒙厚愛,大家既然對我這麼信任,我就必須起到真正的示範作用,凡事都要慎重。”

以耄耋之軀從事如此多的工作,活潑的趙雲峰自有一套自己的調節方法,比如睡子午覺、唱歌、吹笛子、吹簫、研究世界語,愛好五花八門;他隨身攜帶儲存了幾百部文學作品的掌上電腦,以備隨時閱讀;他時不時地買個阿炳拉二胡式的小工藝品,和著音樂哼上一曲兒。“年華似水年年逝”,趙雲峰說人生短暫,要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是一種修煉,一種境界,是在通融一切幸與不幸之後方能揮灑自如的“功夫”。“江上茫茫潮乍起,天邊杲杲日初升”,這是趙雲峰《詠曹雪芹》中的詩句,這是對才華的欣賞與憐惜,也道出了對自我的渴望與要求。正如他在自己的八旬壽詩中所雲,“年雖八十心猶壯,尚鼓雄風萬裏翱”,他的從容之路走得正在興頭上,如杲杲秋陽,雖不甚炙熱,卻也明媚高遠。

工作上嚴加把關;生活上樂觀豁達;對瑣事,得何足喜,失何足憂?如此,方能達到平和,“半支禿筆能扛鼎,一片丹心不染塵”,這是趙雲峰對自己的總結。平和的狀態就是認識真實的自己並且接受它,約束自己,善待自己。

2008年11月11日3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