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這些十幾歲的青少年的談話中,我最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你17歲懂的道理跟60歲沒有什麼區別。道理你比我還懂。所以,我不跟你講道理,我隻跟你講一句話:好的,壞的,都得你自己擔著,因為這是你自己選擇的。”

我從來不主張強加這樣那樣的道理給他們,因為這些道理他們比我們還懂;而且,我們未必比他們更有資格來教育這些道理——或許,這就是這個時代最主要的特征。

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明白並明智地去做選擇題:這樣做,對我有害,還是有利?

這就是從有利於他們的價值和利益出發,去自我覺悟,自覺自為。整體來說,90後中學生最關心的就是兩個方麵的話題:一個是情感,包括男女朋友、家庭家長方麵;二是“自我成長”,就是自己的發現與定義、心靈成長和自我實現。

說白一點,這兩個方麵其實都是在“自悟”(自我覺悟)和“關係”(在和老師、同學、家長及其他人的關係中定義與塑造自我)中自我認識並實現自我價值。所以,可以這麼說,“自我成長”是出自他們內心的心靈渴求,是他們自我的心靈成長和在他人關係中實現自我價值的精神動力。

對“自我成長”的指引則是與此對應的教育過程,但是,這種教育不是傳統的灌輸式,不是“我們教給你的”,而是啟發式的,是“你指引他去逐步發現和實現的”,也就是前麵我們所說的自我覺悟、自覺自為的過程,所以是“自我教育”,而非“我教育你”。

這是一種教育理念的變革——如何從有利於青少年的價值和利益出發,去指引他們自我覺悟,自覺自為地錘煉自己的能力,培育肩負責任的使命感,以及為祖國崛起而奮鬥的愛國情結?

我一直相信,社會在進步,長江後浪真的會推動前浪。

周恩來和鄧小平都說過“可以留一點問題給後麵的人來解決”,下一代人會通過他們的智慧,解決上一代人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們也會有更多的遊戲規則,更新的契約方式,來改變這個社會,來擔當社會的責任。

90後,00後,包括之後的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是全新的一代,也將,必將成為祖國的中流砥柱。

讓我們拭目以待,他們,將怎樣改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