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播種後苗前雜草的防除
在播種後,雜草和草坪草發芽前,用苗前土壤處理劑處理。如在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麥草、羊茅等草坪播種後苗前雜草發芽前用50%環草隆可濕性粉劑4.5~13.5kg/hm2,加水配成藥液,均勻噴於地表,防除馬唐、狗尾草和稗等一年生禾本科雜草特別有效。環草隆不能用於狗牙根和大部分翦股穎類的草坪上。如在早熟禾、多年生黑麥草草坪上,在播種後苗前雜草發芽前,用25%惡草靈乳油7.5~15L/hm2,加水配成藥液,均勻噴灑於土表,可防除稗等一年生雜草和藜、田旋花等闊葉雜草,持效期可達3個多月。用48%地散磷濃乳劑4.5~13.5L/hm2,加水配成藥液,均勻噴灑於土表,可防除馬唐、看麥娘、早熟禾、稗、蟋蟀草、藜、莧、馬齒莧、薺等多種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持效期可達4個月以上。
(五)播種後苗期或移栽後草坪草剛恢複時期雜草的防除
草坪草幼苗對除草劑很敏感,最好延遲施藥,直到新草坪已修剪2~3次再施藥。如果雜草較嚴重,必須施藥,可選用對幼苗安全的除草劑,如溴苯腈可按正常比例的一半,施用普通的殺闊葉雜草的除草劑。例如用20%的溴苯腈水劑0.75~2.5L/hm2,或72%的2,4-D丁酯0.6~1.1L/hm2,加水配成藥液,均勻噴灑於雜草莖葉,可防除闊葉雜草。
(六)成熟草坪上雜草的防除
1.一年生禾本科雜草的防治。一年生雜草如馬唐、蟋蟀草、狗尾草、稗,可用苗前除草劑,如:氟草胺、地散磷、惡草靈、環草隆等,在春季使用,目的是防除夏季一年生雜草。這些苗前除草劑必須在雜草種子萌發前1~2周施藥。通常正好土壤開始變暖時施,一般在夏末或早秋雜草種子第二次萌發高峰前再施一次。施藥要注意時期適當,因為一年生雜草萌發要持續幾周,施藥太早除草劑的藥效在雜草高峰期已失效;太晚了,雜草大多數已萌發,苗前除草劑對已萌發的雜草幾乎無效。防除一年生雜草苗後除草劑如:甲胂鈉、甲胂一鈉為雜草苗後早期生長階段施用。冬季一年生雜草的防治一般在夏季或早秋,雜草萌發前進行。一年生早熟禾是很難防治的,如果冬季大麵積生長著一年生早熟禾,就可用草甘膦防治,然後再補播或補栽。
2.多年生禾本科雜草的防治。對於多年生莎草科的香附子、苔草等可用苯達鬆防治,效果很好,並對草坪草的毒性小;對於多年生禾本科雜草,選擇性的除草劑效果不佳,一般用非選擇性的除草劑,如草甘膦。
3.闊葉雜草的防除。闊葉雜草的防除要選擇2,4-D丁酯類和其他防闊葉雜草除草劑,如二甲四氯、二甲四氯丙酸、麥草畏、溴苯腈、苯達鬆等。闊葉除草劑有的也能混用,如2,4-D丁酯、二甲四氯丙酸、麥草畏三者混合施用,有效成分用量為1.13~1.69kg/hm2,可防除藜、馬齒莧、繁縷、卷耳、蒲公英、萹蓄、酸模、車前類、野胡蘿卜等多種闊葉雜草,並且藥效增強。
(七)豆科草坪雜草的防除
1.播種前土壤處理。在白三葉等豆科草坪播種前和雜草萌發前,用48%氟樂靈乳油1.2~2.4L/hm2,或殺草通乳油1.8~3.6L/hm2,加水配成藥液噴於地表,然後立即混土並鎮壓,可防除多種一年生雜草;在播種前、雜草萌發後,用10%的草甘膦水劑6~18L/hm2,加水配成藥液,噴於雜草莖葉,可殺死各種雜草,或用百草枯等滅生性的除草劑莖葉處理。
2.播種後苗期雜草防除。用48%苯達鬆水劑1.5~3L/hm2,滅除以闊葉和莎草科雜草為主的多種雜草,或用拿捕淨乳油1.3~2L/hm2。施藥時,將藥根據藥的說明加水配成藥液,均勻噴於雜草的莖葉上。
(八)使用除草劑防治闊葉雜草的規則
1.施藥應在雜草生長旺盛時,選擇無風、氣溫在18℃~29℃時效果最好,當溫度高於29℃時除草劑蒸發而飄散,更有可能危害草坪植物,也會減少除草劑進入雜草葉內的量。施藥後至少幾小時避免下雨或灌溉,24小時更好。
2.由根吸收的除草劑土壤濕度應適宜,以保證雜草根順利吸收藥,切勿在長期極度幹旱時期用藥,顆粒除草劑施用應在雜草葉麵濕時用藥。
3.施藥前不要剪草坪,保證雜草有足夠的葉組織接觸除草劑,施藥後2天內不能剪草。立即剪草,除草劑會失去作用。再次噴藥至少間隔2周,因為雜草1~4周才能死亡。
4.在新鋪草皮地上,在草坪草未充分紮根以前,不要用除草劑。
5.施過藥的地方,至少等一個月以後再進行播種。
6.用藥地區至少幾小時禁止踐踏。
第四節草地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草地病、蟲、草害的防治是通過各種途徑采用各種有效措施,預防病、蟲、草害的發生或減輕危害的程度,從而減少所造成的損失。由於草地病、蟲、草害的種類很多,各種病、蟲、草害的發生和發展規律不同,所以防治方法也各有差異。有些草坪病、蟲、草害用一種措施就可得到防治,但大多數病害需采用幾種措施相配合,才可得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從前麵的論述可知,草坪病、蟲、草害的發生是受寄主植物、病原物、蟲源和環境條件等各方麵因素的綜合影響而發生的。草地植保不僅僅是消滅病原物、害蟲、雜草和減少它們的危害,還在於充分利用目的植物的抗性,或者改變栽培和環境條件來防治或減輕病害的發生。所以,許多病、蟲、草害的防治,需采用綜合防治方法來控製。綜合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植物檢疫、抗病育種、草坪管理措施、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一、植物檢疫
植物檢疫的目的是防止危險性的病原物、害蟲、雜草從有害區向無害區傳播。植物檢疫是對種子、苗木等繁殖材料進行檢查,對於檢查到帶有危險性病原物、害蟲、雜草的植物材料,就地銷毀或進行相關處理,或者退還原產地,不準調運。
(一)植物檢疫的對象
主要根據以下三個條件來確定檢疫對象。
1.危險性的病害,該病危害嚴重或造成毀滅性。
2.局部地區發生的或雖然發生地區已較大,但還有很大的未發生地區。
3.由人為傳播的。
(二)植物檢疫的程序
檢疫程序主要包括報驗、檢驗、處理及簽證。
1.報驗。出口或進口種子材料時,應向當地檢疫機構報驗,並填具“報驗單”。
2.檢驗。是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受檢植物材料進行檢驗,以確保受檢材料是否帶有檢疫對象,這是檢疫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執行檢疫法規的可靠依據。
3.處理。一旦發現植物材料內有檢疫對象時,應按照檢疫機構的要求進行處理。
4.簽證。經檢查或處理合格後,由檢疫機構簽發“檢疫放行單”,予以放行。
二、抗病抗蟲育種
選用抗病抗蟲品種是防治草地病蟲害經濟、有效、不造成環境汙染的措施。對於一些較難防治的病蟲害,如風力傳播的病害和土壤習居菌所引起的病害,往往可以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抗病抗蟲育種原始材料的收集是極為重要的,它是抗病抗蟲育種的工作基礎。一般原始材料來源於栽培的、野生的、原產地的、病害流行地區的、近親和遠親的,這些材料是極為重要的抗源材料,常常是育種工作成功的前提。
(一)幾種抗病抗蟲育種的途徑
主要的抗病育種途徑包括引種、選育、雜交及誘變途徑。無論是哪一種途徑,都包括病害的鑒定和選育。
1.引種。引種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當本地品種對某一病害、蟲害或某些生理小種缺乏抗源或某種抗病基因時,就需從外地和國外引入抗源,以改善當地品種和加強抗性。引入的抗源材料必須是新的、基本定型的抗病品種,這些品種有的可以直接利用,有的要經過馴化才能使用,而有的隻能作為雜交的親本材料。
2.係統選育。由於草品種群體中有遺傳異質性的存在,因此可以從感病品種、引進品種、雜交的後代及引變群體中選擇抗病抗蟲的單株。該方法在草坪抗病抗蟲性選育上成功的實例不少,如鈍葉草抗尾孢葉斑病。
3.雜交育種。這是獲得抗性品種最重要的途徑,尤其是有性雜交,可以使基因發生重組,創造出新的種質材料及新品種。在雜交育種中,親本的選擇是關鍵性的問題。一般至少其中一個親本要具有抗病抗蟲能力,另一親本一般也不要用高感的。同時還要考慮抗病抗蟲親本的各個發育階段都是免疫的,這樣雜種後代的免疫株率較高。其次,選擇親本要注意多抗性問題,盡量選擇具有多抗性基因的品種材料作為雜交親本。
4.回交抗病抗蟲育種。兩個親本雜交後,其後代再與親本之一進行多代雜交稱為回交。在回交抗病抗蟲育種上,選擇一個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種作為輪回親本,然後選擇一個具有抗某種病原物或害蟲的品種作為親本,與之雜交,以彌補輪回親本的抗性不足。獲得雜種後,再以輪回親本作多次回交,最後可獲得具有輪回親本性狀和抗病的新品種。
5.遠緣雜交抗病育種。植物由於地理環境隔離和遺傳隔離及其他原因的演化結果,形成屬、種等,它們之間一般天然異交是比較少的,在這些屬、種間,蘊藏著極有經濟價值的抗病遺傳性狀。遠緣雜交就是為了擴大和豐富抗病基因的來源,將抗病基因引入栽培品種中,使栽培品種獲得原來所沒有的抗性。通過遠緣雜交獲得的抗性比較強,而且持久,常能兼抗多種病蟲害。
6.人工誘變。人工誘變是用人為的方法來誘發植物發生突變。利用化學處理和輻射處理刺激植物,使之發生突變,促使發生新的抗病性狀。
(二)抗病性的鑒定
在進行抗病育種,探查抗病抗蟲性的機製時,都需要以抗病性鑒定作為基礎。一套簡便易行而又全麵準確的鑒定方法,能加速抗病育種及其他有關研究的進程。抗病性鑒定方法有直接鑒定和間接鑒定兩種方法。
1.直接鑒定方法:
(1)田間鑒定和室內鑒定。自然條件下的田間鑒定是最基本的鑒定方法,它反映出的抗性最全麵、最實際、最直接。由於田間鑒定周期長,受季節的限製,往往利用人工氣候室、植物生長箱等進行室內鑒定。它們是加速抗病抗蟲育種,進行抗性研究的理想設備,其光照、溫度及濕度均可按需求調控,且能模擬自然條件下的周期變化,這種鑒定方法是非常理想而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