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文/田一潔

有句話叫“君子遠庖廚”,好些懶得下廚的男人愛拿這句話當托詞,其實這話原意並不是下了廚房就失了男子氣概。就像曹操,風雲一世,臨死前叨叨著分香賣履,婆婆媽媽地死去也不影響他被後人定性為“梟雄”,鐵漢柔情反而讓人動容。我周圍一幹女性同胞認為男人不時下下廚,不僅不失男子氣概,而且讓人覺得接地氣,有人情味。再說廚房裏的事不管是誰都該略通一二,這是一種生存技能,明顯能提高生活質量。

廚房裏的男人,除去男廚師,還大概有三種。

一種是負責洗碗的男人,這些男人平常也能煮個稀飯下個麵,味道全憑運氣,整體水平中等偏下。光棍的時候餓不死,跟人搭夥過日子了,廚房裏的這檔子事,也隻能指望他洗個碗,也許他還有提升的空間,誰知道呢。廚房的事,男人到了一定年紀,已經分撥歸類了,他就被歸到洗碗那一類,能把碗洗好,把台麵收拾幹掙,再順帶擦擦地,第二天去用餐具時看不出前一餐吃的是什麼,已經要謝天謝地了。

第二種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大廚,我有好些朋友都是這類。平日裏既不做菜也不洗碗,大爺就是他,坐著等吃,菜端上來他一定評頭論足,什麼鹽下重了,該點一小勺醋,這個不夠滑,你蛋清生粉的量沒拿準,做菜的人喏喏答應,他才滿意。他隻逢有重要客人來或過年過節的時候才露一手,要積多大德才能吃上他做的菜似的。真臨到他做菜了,他不買不洗不切不負責善後,隻負責炒,而且排場大得嚇人,像主刀醫生做大手術,什麼鉗子鑷子大刀小刀一溜,還得有人使喚,“哎,我那蒜你倒是剝好沒有,我那小號的炒勺給我洗好拿來,菜梗子你掐成段,尖兒另放,我回頭燒湯給你們嚐嚐……”菜心他隻要中間的一部分,平常主婦不敢這麼糟蹋東西,你要說他浪費,他一定說著你不懂吃,你摳摳唆唆小家子氣影響他的作品。他會顛勺,發了狠地要顛出火騰起來的效果,好多東西會被他顛到鍋外麵去,那大廚範兒的感覺你不懂別說話……一頓功夫下來,廚房像被鬼子掃蕩過一樣,海陸空全麵被他關照過了,場麵不慘烈不足以說明他居功至偉。

最後桌上的菜也像那麼回事,坐在餐桌上他還有話說,哎呀這個鍋就是有點粘,下次怎麼也要換個好點的鍋,這個醋不是正宗的涼拌醋,你們就將就吃吧,這個爐子的火奇了怪了,就是不好控製,不然會更好些……

至於菜的味道嘛,嗬嗬!說實話也沒有好到他自認為的那樣,人們看在他是父親、是丈夫、是愛子、是好朋友的份上,都免不了要說幾聲不錯不錯,捧個人場,不讓他感覺塌台總是要的。

另一種是大吃貨、大食客,這類人吃遍三山五嶽,不僅會吃,也會做,還樂在其中地熱愛下廚。

他知道冬天應該吃什麼進補、夏天吃什麼清涼下火、吃什麼提氣、吃什麼活血、什麼搭什麼最好、哪樣食材哪個產地最好,相生相克,五行五色一幹道理他都懂,這類人最常說的就是本味,什麼味精雞精在他家很難找到,他講究什麼時候放什麼來提味、來吊味。

廚房的學問,在他這裏不是簡單的煎炸溜煸燒、燜煮醬拌糟等等,還講究搭配、火候、營養、色彩、時令……不光得好吃,還得吃得健康,吃得講究,一盤燒茄子,他還能從《紅樓夢》說到《閑情偶寄》裏的瓜茄論。

一個湯他能煨兩天,第二天端上桌的時候,沒鼻子沒眼的看不出門道,但隻要一入口,你就知道,這湯,不顯山露水,但內功深厚。

這種人不多,一遇到,我隻有五體投地的份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