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提出了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麵的對立,並且在不斷的轉換著,如說:“正複為奇,善複為妖”,“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等諸多對後人影響很深的論點。
老子出關時,函穀關關令尹喜強求他著書,老子寫下了道德經五千文,為後人留下了這一筆曠世的財富,然後飄然而去。有人說他在秦國隱居,有人說他進深山修煉,後麵就不為世人所知,隻是傳說他的壽命很長,幾百年後還有人見到他。
今天看來,人們還真的感謝那位六老子著書的尹喜,要不是他的執著,這位曠世奇才恐怕在世上就難以留下支言片語了!
老子創造了道家學派,而道家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裏,漸漸又分為道家和修真兩大派別。
道家學派影響了中國上下五千年,上至宮廷,下至民間,無不對它信奉敬畏。這一點從各個朝代的建築和文字中都可以看出,道家在中國曆史上站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可是對於修真,人們卻知之甚少。雖然各個時期都有大量的傳記和民間傳說,可是這也隻是些誇大其辭的說法,掀起的隻是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真正的修真,人們卻永遠隻是猜測,普通人更是無從知曉。
依曾記得,昨天晚上在《修真起源》看到過這樣的記載,人們創造的神仙大概有這樣幾個類型:
幻想類:《莊子?逍遙遊》裏記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列仙傳》也有記載:偓佺者,槐山采藥父也,好食鬆實,形體生毛,長數寸,兩目更方,能飛行逐馬。皆至二三百歲焉。
傳說類的人物:如黃帝,在首陽山采銅,在荊山鑄鼎煉丹,有龍來迎接他上天;還有彭祖,據說是活了八百多歲,最後連他門前的兩隻虎都升天成仙了。
曆史人物:薑太公雖然沒有成為大仙,可是據說他操管著對神仙的生殺大權。還有那個幫助越王勾踐滅吳的範蠡,是薑太公的弟子,據說也成為神仙。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關羽,他死後被曆代人敬仰,在中華大地的每一個地方,大多廟宇裏都有他的身影。更何況八仙過海中的八仙,更是讓普通人津津樂道。
眾多的神仙,尤其是曆史類先人,具有極強的誘惑力。於是尋找名山大川修煉仙術的人,在曆史各朝代都幾度興起,雖然成仙的沒聽說幾個,可對於當時的醫學和養生學來說,無疑是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為後世提供了許多修煉的方法。
想到這裏,依曾覺得自己想得太遠了,有些不著邊際。自己重生後,就莫名其妙的有了一種神奇的功能,接著又發生了城隍廟碰見玄安真人的奇遇,到現在能夠通過打坐、冥想進行修煉。這一連串的不可思議,開始左右依曾的思維,讓她知道,自己前世對人生世界的認識,不過是井底之蛙而以,這個世界上處處都充滿了玄機,隻是自己沒有接觸到而已。
屏氣凝神,她翻開《道德經》的內容,默讀起來。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巳;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恒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誌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也。”
讀到這一章的時候,依曾禁不住讀出聲音。她覺得這一章是對那個乞丐最好的詮釋。天下人都認為是美麗的東西,其實它也有醜陋的一麵;即使在慈善機構裏捐款最多的善人,也有可能是個罪孽深重的惡人。
老子通過他對日常的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闡述了世間萬物的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關係,論述了方式都有兩個方麵,它們既對立又統一的規律。
從這一點上,依曾就可以找到為那個乞丐開脫的理由。大家都認為不好的人,他也會有自己發光的一麵。更何況這個人出口成章,句句玄機,不應該受到社會和大家不公平的對待。那個人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老子所提倡的“清靜無為”呢?
還有那乞丐在雨中的情景,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得道的高人呢?即便如此又何必自甘墮落,淪落到乞丐的地步?更何況修真者修煉時,都選在名山大川,那裏凝聚著天地之靈氣,又非常清靜,能夠讓人很快的進入狀態,又有誰願意不如這滾滾的紅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