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妙眉頭緊鎖,這包子已經好幾天就出現剩餘,雖然辭退了雇工他們也減少了數量,可這個情況卻沒有得到根本的好轉。在他們不得已把剩下的包子送給院子裏同住的人時,心中充滿了苦澀,照這樣下去,上個月賺的那些錢,鬧不好就會賠進去不少。
老是這樣退縮可不是個辦法,依曾接連這幾天在市場上轉悠,她發現新來的一家賣包子的,邊走邊吆喝著:貨比三家,經濟實惠,全市超低價一元五個!
依曾順手賣了五個,回去後大家一看,全都笑了。這包子雖然一元五個,可是都很小,比他們一元四個的大包子,在分量上就差很多,而且口感上也不是很好,雖然有些人被這家人的吆喝聲所蒙騙,可是騙子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可另外幾家在這一家的影響下,全部改成了一元五個。劉長順的包子生意一下子變得空前的艱難起來。
怎樣才能化險為夷?幾個人同時陷入了沉思。
“要不咱們也賣一元五個?”張雙妙提出建議,可他家的包子個大量足,要是也賣一元五個,肯定是不掙錢的。可要是也縮水,這和其他人又有什麼區別?
劉長順搖搖頭,可心中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不能變,還是在等等吧!等那些返程的大軍回來,咱們再想辦法!現在攬工的活好找,我再出去作些天,家裏你就帶著依曾先照料著。”
果然不出劉長順所料,等這個勞務市場的人又暴滿的時候,他們的生意又重新紅火起來。這裏麵有個原因,後來上的幾家見劉長順的包子被比下去了,一個個得意忘形,不但缺斤少兩,而且也越來越難吃,讓這裏堆守的攬工漢們談包子色變。
而劉長順家卻是從不偷懶耍滑,味道如初,而且小米粥白喝。在大清早已經寒冷的街頭,吃上幾個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包子,悠閑地喝著一碗燙嘴的小米粥,又重新成為了民工們的主流。
利潤雖然少了,可劉長順的人緣極佳,再加上他們不辭辛苦的薄利多銷,很快就攢下了一筆錢。
轉眼就進入了陽曆十月份,這些天街上的行人明顯的多了起來,還有許多操著外地口音的外鄉人,成群結夥的在街上走過,依曾好奇地問姑姑這是怎麼回事,張雙妙搬來的時間也不長,就問了一個住在這裏多年的街坊三姑,那人眼中帶著驚奇,看了看姑侄兩人,這才開口:“哦!看我這記性,都把你們當成老街坊了,這不快到九九重陽節了。”
“九九重陽!”依曾心道,這麼快就到了重陽節,沒想到今年的這個節日自己會在省城度過?這可是漢族人特有的節日,那裏也會過,可每地的風俗都不太一樣,到時候這裏會有什麼紅火熱鬧,依曾兩眼放光,充滿了期待。
三姑看了依曾姑侄一眼,見她們聚精會神的聽著,有笑著繼續說道:“離這裏不遠有一座幾百年的城隍廟,裏麵除了城隍神,還有很多大神。特殊時期的時候把裏麵的僧道趕走了,把神像們也砸了。可後來隨著城隍廟的重修,有各地尋訪,召回了原先的那些道人,這些道士聽說都是一些得道高人,給許多人都看過病,很靈驗的。”
接著她又故作神秘的向四下裏看看,小聲說道:“有求必應,據說就是省市裏的許多大人物,都是經過這些活神仙指點過的,才官運一路亨通。平時人們求財、婚姻、生子、學業、工作,更是無一不靈這裏的香火才日益鼎盛。重陽節這幾天會有幾場道場法事,很是有名。所以這些天才會從外地湧來很多人,又來瞻仰的,又有一些是生意人。”
聽了三姑的介紹,張雙妙興奮的兩眼放光,如果真的象三姑說的那樣靈驗,自己肯定會拜上一拜,求高僧指點,問問什麼時候才能要個孩子?於是她把這件事說給了三姑聽。
這三姑平時也是個愛燒香拜佛之人,心腸很好。劉長順夫妻剛搬來的時候,沒少對他們照應。她兒子在外地工作,平時家裏有什麼力氣活,都是劉長順夫妻幫忙的。就是每次包子賣不完的時候,張雙妙都體恤三姑人老孤單,家裏沒人照顧,都獻給她留出一份。隻一來二往的,行走的如同親戚。
三姑見張雙妙有心去城隍廟參拜,就喜笑顏開的說:“善哉善哉!我認識廟裏的一位得道高人華元真人,去年就是他治好了我的頭疼病,你要去就趁現在還沒到正式的廟會,廟裏還沒有來求神、上供的人山人海,到那時對人招待也會不周全的。要想去就快點去!”
張雙妙一聽,正合心意,當場就決定下午沒什麼事情,請三姑帶她過去,依曾見到也覺得好奇,央求姑姑自己也跟著看看,張雙妙當即也應允了。
繼續求推薦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