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風聲(二)(1 / 2)

第六十八章風聲(二)

就張鐵山家養鴨子的事,當時在村子裏也是一大笑談。按照農村原先養鴨子的方法,鴨子要等到一年才能長大,這樣下來扣除成本的費用,根本就不能掙到錢。

於是就有一些人開始笑話張鐵山瞎折騰,別人事窮怕了,淨想著到怎樣去外麵掙錢?他倒好,這喂鴨子顯然是要貼錢的,他卻有膽量去養,怎麼是窮傻了嗎?

在最初的建鴨欄的時候,就有無數人或出於好心,或是幸災樂禍的勸阻他,張鐵山本身就不善言辭,大多時候別人說的時候,他隻是聽,一言不發。倒弄得那些人很是不好意思,到他門上來嚼舌根子的人也就越來越少。

現在才一個多月,張鐵山喂養的鴨子居然就長成了半大的,聽說再等一個月就能夠出欄**,這個消息又再次讓人們大感興趣,很多的人都不相信,可看到講這話的人說得信誓旦旦的,就有開始蜂擁而至,人們在田間地頭幹活時,閑暇時也都愛鐵山的鴨欄前看看。

張鐵山雖然嘴上沒說什麼,可心裏卻是不高興。人們這樣不斷的圍觀,已經使他的鴨子情緒有點不穩,喂食的時候也不好好吃,這可要影響增長的呀!

張依曾兄妹倆也很著急,可是攔著人不讓進來,他們也說不出來,無奈何依曾出了個主意:“要不咱們就在路口上放個牌子,上麵寫上“謝絕參觀”,既提醒了他們,又免得咱們開口傷了鄉鄰之間的和氣。”

兄妹倆說幹就幹,連夜做了個牌子插到路口,可這一天來的人依舊不少,等他們到放牌子的地方一看,差點把鼻子氣歪了,不知誰搞的惡作劇,竟然把那個“絕”字塗抹幹淨,換上了一個大大的“謝”字,這個牌子就改成了“謝謝參觀”!

張鐵山一件孩子們的這一招不行,急忙到農科站上谘詢了一次,周德祿給出了個主意,在鴨欄和周圍五米之內,經常灑些生石灰,免得人們帶去了什麼病菌,到時候鴨子生病了可是很麻煩的事情。張鐵山回去後趕緊照做,等村民知道撒生石灰的意圖時,去的人也就漸漸少起來。

一時間村子裏又傳出一些怪論:張鐵山這是幹什麼?明擺著罵人的。民間有用石灰驅鬼的鄉俗,現在他拿這些石灰灑在鴨欄外,分明就是給人惡心的。當然這些話也就是街裏閑坐著的那些愛扯閑話的婆娘們,至於男人們,明白事理多謝,也知道鐵山家是為了殺菌,防止傳染病的。

這些話依曾的大娘李翠花傳到他們耳朵時,張鐵山一家人都知道這些事情是誰家幹的,還有上次牌子的事,肯定是王耀宗和他媽無疑!義剛氣的要找他們理論,鐵山娘把他攔住,心平氣和的說道:“孩子,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們做壞事,自有老天爺懲罰他們。再說咱也沒有直接的證據?俗話說:吃虧是福,忍讓成人!看他們能橫幾天!”

一家人對這件事才算不追究了,可是這些事依舊讓依曾兄妹倆耿耿於懷。

進入暑假已經有些天了,依曾除了每天一早起床去練習一會兒功夫,其餘的時間裏就幫著奶奶打理鴨子和山羊。這一天早上忽然看到,村裏的許多大人孩子成群結隊的進山,就想起了去年和哥哥、妹妹上山才蠶蛻和找藥材的事。心裏想到,今年這麼多人進山,肯定會有不少的收獲,隻是可惜自己不能再去了,可怎樣不用親自去也能掙到錢呢?

腦海中像是有靈光一閃,依曾忽然突發奇想:找藥材是人人都會,可是交售藥材呢?卻不是人人都會做到的。農村人有許多都不善於和公家人打交道,而自己跟衛生所專管收藥材的李玉輝很熟悉,能不能利用這個關係在家裏收購,然後在交給衛生所去,掙一些中間的差價?

這個念頭閃過,就像在腦海中紮下根一樣,揮之不去了。

到了中午飯的時候,依曾就對她爸張鐵山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張鐵山滿臉不可思議的看了看,自己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女兒。也許別人說的對,這孩子自從去年那次災禍後,就奇跡般地變得特別有商業頭腦,在盤算事情上常常作出出人意料的舉動。

“我說細妹子,咱們做什麼事可不能憑著一時的衝動,先想想。這個主意雖然不錯,課業有許多問題,第一是我們去哪在籌集這收購的錢,要是前來的人多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再就是鎮上衛生所答不答應,我們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到時候有沒有錢可賺還在兩可,弄不好就賠了本錢又折兵,那可就劃不來了。”張鐵山仔細想了想女兒的話,說了幾句話。

依曾聽了她爸說得這話,也覺得有些道理,但她可不是輕易就認輸的人,說幹就幹,可也不是蠻幹。她想了想說道:“資金不是個問題,咱可以先賒著大家,等藥材賣了錢以後,再按記賬的多少還他們。眼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衛生所的態度和中間的利潤,我下午先找玉輝叔打聽一下,要是可行,咱就開始幹。要是不可行,咱又沒什麼損失,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