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五畝多的川地,能夠旱澇保豐收,正是因為能夠從龍馬河裏抽水灌溉的原因。在川地的西頭,也就是與他家坡地的交界處,他們挖了一個一米多深五米見方的大坑,坑裏挖出來的土一部分就堆在坑的邊緣,然後把裏麵用夯打實,鋪上一層在供銷社買來的塑料布,塑料布的邊緣伸到坑的外麵,然後用土壓住夯實,這個蓄水池整整用了父子倆三天的時間才完成,最後測量了一下坑的深度,足足有三米多,能夠蓄不少的水,這樣坡田裏需要水的時候,取水就要方便得多。
而且這裏遠離村莊,也不怕人畜偶然落水。即便是周德祿見了,也不住的對依曾誇獎張鐵山父子的吃苦耐勞,還說等以後他們穩定下來,可以再蓄水池旁邊再見一個養殖場,養一些鴨子和山羊,現在外麵的鹹鴨蛋很是走俏,烤鴨也逐漸為人們青睞。羊嘛?羊毛本身的用處就很大,羊肉在大城市裏很暢銷,特別是涮羊肉和烤羊肉串,所以養鴨子和養羊前途都不會錯。
依曾聽了這話很是上心。坡田上雖是種了核桃樹,但是這些樹三五年的都不會見多少效益。及時裏麵再套種些藥材,收益多少還隻是個未知數,如果爸爸和哥哥在閑暇的時候,能夠喂養一些鴨子,這未嚐不是一個很好的建議?更何況家裏現在就喂著十幾隻羊呢?
如果是在種植和養殖兩方麵下功夫的話,張依曾相信,這兩年她們家的光景就會趕上村裏的大部分人,可是養殖也得要很多成本,到那裏籌集那麼多的錢,又一次讓依曾一籌莫展。依曾想了又想,既然現在沒有辦法,這件事就先緩緩,以後再從長計議!
張依曾再次回家的時候,父親和哥哥已經開始坡地上挖壕溝,準備著等樹苗一過來,就馬上能栽種。星期天的時候,依曾帶著依然也來給父親幫忙,她心裏很忐忑,雖然是經過專業人士的幫助,可她上一世沒有做過農民,也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決策是否正確。如果稍有差池,自己這個已經在風雨中飄搖了好多年的家,就會徹底的崩潰。
可依曾轉念一想,機會可從來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隻要一心一意的幹一件事情,就不可能會不成功,等多的時候,做比說更有說服力。
雖說已經剛過了春分節氣,進入了二月中旬,可是依然春寒料峭,有詩可以作證:二月春風似剪刀。二月的風不知是能裁出細葉,吹到臉上依然也很寒冷。可好在現在白天慢慢變長,而且天氣也已經變暖,土地開始化凍,變得鬆軟起來,萬物也開始了複蘇,這所有的一切都昭示著一種充滿勃勃生機的朝氣。
依曾踩著鬆軟的土地,邊走邊呼吸著田間新鮮的空氣,空氣中有一股淡淡的幹草味,很清新。等他們到了坡上的時候,父親和哥哥已經在幾塊梯田裏挖出好幾條的壕溝。依曾和依然也沒有多說話,按照樣子張義剛已經畫好的尺寸,每隔著兩米,就挖一條半米寬、半米深的深溝。
可等兩個人真的開始挖土,才覺得這個活遠沒有看到的那麼簡單。看哥哥毫不費力的兩手握著鐵鍬,往土裏一鏟,用腳一蹬,接著就扔出一鐵鍬的土。可依曾每次隻鏟出一點土,而且拿鐵鍬的方法完全不得要領,還不如依然倒是做得有板有眼。
“唉!真像奶奶說的,有的人善於動嘴,有的人善於跑腿。看來這動嘴的人還真幹不了這跑腿的活!”張義剛調侃著依曾,一麵給她糾正著那鐵鍬的手法。
“這就對了,這才叫做分工合作。都是跑腿的那不一片亂糟糟?都是動嘴的那誰還幹活?所以說多數人服從少數人,這叫做物以稀為貴嗎?”對於這個哥哥,依曾可是從來就沒有懼意的,更多的時候是兄妹間的鬥嘴,兩個人互不相讓。
“得了,我也不和你一般見識。沒想到你上了半年多初中,個子沒見長多少,貧話倒是學了不少,每次說你幾句,你就一套一套的說個沒完。”張義剛來了個先發製人。說明我姿態高,你就是胡攪蠻纏,我好男不和女鬥。
“這叫做真理,不是貧話。俗話說黃金不怕試練,真理不怕實踐。早晚有一天,你會知道我說的這些話都是有理由的!”依曾來個後發製人,意思是你文化水平低,我說的話你現在聽不懂,隻有不斷的學習,以後會明白的。兩個人互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