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覆草:用麥秸、稻草、玉米稈、綠肥、雜草等,覆蓋於樹盤、樹行或全園,有利於蓄水保墒和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覆蓋厚度為15-20厘米,並適當壓土。
⑵樹盤覆膜。有灌溉條件的果園,早春灌水,水下滲後2-3天,重新修整樹盤,並覆膜,但最大覆蓋率不超過7%,以便雨水下滲。同時,雨季要注意排水。夏季可將雜草撒在膜麵,防高溫,秋季將雜草和落葉一起埋入樹下作肥料。
⑶穴貯肥水。在水源缺乏的山地果園,初冬或早春,結合果園深刨,施肥和整修樹盤等,根據樹齡大小在樹冠投影邊緣向內挖穴4-6個。用玉米稈、麥秸、雜草等紮粗度20厘米左右,長比穴稍短些的草把,捆綁結實。在水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水,然後放入穴中。草把周圍填土,同時與土混合施入過磷酸鈣100克及尿素50-100克,隨即每穴澆水4-5千克。穴上覆膜,並在穴窪處的膜上紮一小孔,孔上壓石塊,以利保墒和壓住薄膜。以後視幹旱情況,每穴由膜孔灌水15千克。
⑷化學覆蓋。使用瀝青乳劑、環氧已烷和高碳醇製劑、合成脂肪酸殘渣製劑等土壤表麵保墒增濕劑製成乳狀液,噴灑到土壤表麵,形成一層覆蓋膜,對土壤水分的蒸發有阻礙作用,但卻不影響降水滲入到土壤中去,有利於果樹迅速有效地利用降水。還可將保水吸水劑和澱粉和聚丙烯酸鹽按技聚合體、羧甲基酸纖維素交聯體、變性聚乙烯醇和交聯聚丙烯酸鹽等高吸水、高保水能力的高分子化合顆粒,直接撒施到土壤中,這種顆粒對水分的吸附力極強,而釋放極慢,施用後能大大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但要注意保水劑的使用必須要有一定水澆條件,保證生長季能灌3-4次水,否則會有負作用。
3、增施有機肥及葉麵噴肥。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采用平衡施肥法或配方施肥法,確定適宜的化肥用量。推廣實施果園生草(種植綠肥),以增強果樹的抗旱能力,並可增強樹體抗病能力。常見的綠肥有白花草木樨、紫雲英、苕子、紫花苜蓿、沙打旺、紫穗槐等。須特別注意的是壓青時要一層綠肥一層土相間,避免綠肥堆積過厚,分解熱量過大,燒傷根係。對於山坡、丘陵及無灌溉條件的旱地果園,6-8月份氣溫高時連續噴施1-3次5-6%的草木灰浸出液(草木灰5-6千克,加清水100千克,充分攪拌後浸泡14-16小時,過濾除渣),能使樹體含鉀量增加,增加果樹抗旱、抗高溫能力。
五、集雨節水灌溉。年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的幹旱、半幹旱地區,雨水是可開發利用的潛在水資源。可以通過修築梯田、建造水窖(旱井)和蓄水塘等防滲蓄水設施工程攔蓄集雨,進行滴灌、微滴灌等;也可用注射灌溉的方法,即采用特別的灌水器,直接向果樹根區土壤注水或水肥溶液。現將塑料袋簡易滴灌和瓦罐滲灌技術介紹如下:⑴塑料袋簡易滴灌。用可裝30-50千克水的塑料袋貯水,用直徑3毫米、長約10-15厘米的塑料管作滴管,並用剪刀將滴管一端剪成馬蹄形,在馬蹄形的端部留一約為米粒大小的小孔,其餘部分用火烘烤黏合。把滴管另一端平剪插入塑料袋約1.5-2厘米,然後用細繩或細鐵絲綁紮緊(不能漏水),水滴滲出速度以每分鍾110-120滴為宜。出水量約每小時達到2千克左右。隨後在樹冠外圍垂直投影的地麵上挖三至五個等距離的坑,坑深20厘米左右,向外傾斜25度,將製作好的水袋順斜度放入坑內,將滴管埋入樹冠外緣下方40厘米深的土層中。⑵瓦罐滲灌。用四周有微孔的瓦罐埋設在樹冠半徑的2/3處,深30-40厘米,底麵不打孔,上口加蓋,蓋中心留一個小圓孔,供排氣和向罐內注水用。灌水時需人工向罐內注水,水從罐四周微孔滲出,借助土壤毛細管的作用滲入到果樹的根區,滲水半徑隨土質不同可達30-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