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打工
張依曾的心情很好,此時她深刻的感受到了,農村孩子學習上的來之不易。在農村能升到中學的人本來就不多,可惡劣艱苦的上學條件和來自外麵物質上的誘惑,使得一些孩子休學後也加入到打工的行列之中。看來環境造人這句話沒有錯說。
周圓圓家住在龍馬鎮的一個臨街的十字路口,人來人往的,是鎮上的一個繁華地帶。有一流五間的紅磚瓦房,與周圍的建築相比很是氣派,臨街的地方蓋了一溜南屋,作為早攤點的地方,也收拾得幹幹淨淨的,一看就知道這家人屬於勤快、能幹的人家。
周圓圓家裏人不多,隻有父母和奶奶,如今奶奶已經搬到她二叔家去住,周圓圓的父母都是老實的本分人,每天都把心思花在自己的生意上,對孩子很溺愛,從來都是有求必應,這才導致了周圓圓這不受拘束,男孩子一樣的性情。
周圓圓的父親叫周德福,三十五六歲的樣子,長的和周圓圓一樣,矮矮胖胖,為人很風趣幽默,俏皮話張口就來,常常引得人們哄堂大笑。而且做人實在,從不缺斤少兩,逐漸的到他這裏吃飯的人都和他成了朋友,人稱“周大煽”,有很多人來這裏吃飯,都是為了和他天南海北的胡侃一番。
周圓圓的苗玉珊母親,長的個頭也不高,瘦瘦弱弱的,細眉長眼,長得很耐看,就是皮膚有點黑。和周德福愛嬉笑截然不同,平時雖然性格很溫柔,可是一板起臉來,就連周德福也立刻老實幾分,是這個家的真正執權者。可這女人平時也很大度,尤其對自己的寶貝女兒。
見張依曾的到來,周德福兩口子幾乎立刻就喜歡上了這個孩子,模樣俊俏,又很有禮貌,學習又好,有這樣的女孩相伴,自己的女兒既能讓輔導功課,也能學些規矩,他們也就放心不少了。而且張鐵山帶來了很多的農副產品,也讓圓圓媽算了一筆賬,覺得張依曾住在他們這裏是百利而無一害,在生活上對她就更加無微不至了。
就這樣,張依曾就安心的在這裏住下了,期間,玉秀的媽媽蘇春雪也過來看望過幾次,對圓圓媽說了一些好聽的話,到最後說起自己的服裝攤子,還說要是周德福一家來做衣服,自己給免費做,圓圓媽也是個爽利人,就趁機說,要不讓你女兒也過來,反正我們有的是地方。
玉秀媽仔細考慮了一下,覺得這個建議還不錯;第一,自己晚上經常在縫紉機上做活,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第二孩子大了,老是跟著大人對她的成長也不利,不如和同伴們在一起自在,可又怕她們沒人拘束了鬧翻天,給人家添麻煩。
圓圓媽看出了玉秀媽的顧慮,忙不迭地說:“沒事,我就喜歡人多,那樣才熱鬧的,也能攀比著學習,我看就這樣定了。”
就這樣玉秀也搬過來一塊住,可到吃飯的時候就回去。好在兩個地方離得也很近,這可讓她們幾個又高興了一場。依曾和玉秀高興的是,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再也用不著起個大早摸著黑在寒風中趕路了,這裏離學校很近,走十來分鍾就到了。這對於她們來說,就像經過了長途跋涉,散個布那樣的輕鬆。更讓她倆高興的是,她們又能在一快了。
周圓圓高興的是,她和玉秀脾氣相投,都是那種愛說愛鬧的人,有人陪著自己玩,這和能夠抄作業一樣的重要,她從小衣食不缺,也沒什麼遠大理想,隻想著怎麼樣能吃得好,玩得好,如今這些事情都得到解決,心裏怎能不高興?
住到這裏好幾天了,張依曾依舊每天早早醒來,她隱隱約約聽見周德福兩口子起床的聲音,然後他們就到前麵忙活去了,該死的生物鍾!看著圓圓和玉秀兩人睡得正酣,真是羨慕她們,既然自己也睡不著,就起床到前麵去幫幫忙,反正自己也睡不著了。
這樣一想,張依曾就輕輕的起了床,當她站在周德福兩口子身邊時,把圓圓的父母嚇了一大跳,“起這麼早做什麼?這裏你也幫不上忙,快再去睡會兒!”圓圓媽趕緊的說,她可不願讓人說閑話,好像她待人多苛刻似的。
“阿姨,我在家裏也是這個時間起床,現在既然起來了,就幫著一次吧!”張依曾見周德福正在升火,就說道:“周叔,我在家裏也常燒火,這個我做的來。”
周德福德早餐點經營的種類很多,有燒餅、油條、油餅、還兼著小米飯和豆漿。做燒餅和油條的麵頭天晚上已經和出來了,做豆漿的豆子也已經泡好了,早上他們一開門,先要生火熬米粥,再把門外打掃一下,把桌椅板凳擺出去。然後在開始磨豆漿,豆漿磨好之後,還需要再生一個火把它煮熟。這時候兩口子在開始做燒餅和油條,到這時候就忙的往往不可開交。先前他們也雇著一個大嫂幫忙,可這位大嫂最近得了病,他們正到處找人幫忙呢!
見張依曾堅持,周德福也就趕緊忙其他事情去了。圓圓媽不時的觀察一下依曾,見她小小的年紀,做起事來卻是有條不紊的,把火生起後,除了不時照看一下,添上一些木柴。就到門外變先撒上一些水,把地掃了一遍,再把桌椅依次的擺放整齊,擦得幹幹淨淨。等豆漿磨好之後,有生起一個火口,煮著豆漿。雖然人小,可做起事來的利索勁不必大人差,心中不由得感歎一聲:唉!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己的女兒,一家子還當成小孩子慣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