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識得天下萬千事,識得世間幾人心(2 / 2)

“我想你為我送行,再者說若是我死了……你要想辦法為我報仇啊是不是。”這話是調侃的語氣,可是聽在高漸離的耳朵裏卻變了樣子——他似乎聽出來荊軻……荊軻是帶著必死的決心去的。

“那……你可有和他人說?”

“還沒有,不會太子殿下召我明日入宮,我想和他說說這件事。”

“若是得了太子的令,想必會有人助你,我便留下來吧!”高漸離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無論是荊軻還是高漸離都明白——此番一去有死無生,無論成或不成荊軻必死,若是不成會讓燕國直接麵對秦國,若是成功秦國會在短時間內陷入內亂燕國正好可以借此機會聯合諸國討伐秦國。

關於高漸離有些想說的——

史書對於高漸離似乎太不公平,唐雎、荊軻、張良、高漸離都曾刺秦,前三人描寫不少,尤其是荊軻刺秦從開始前到結束後寫了不少,而高漸離卻是匆匆帶過。

我也有想過這事是為何——

唐雎是在秦滅六國的戰爭爆發前,是秦昭王時期,他的行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滅其他國家的計劃,不過唐雎這事確實有待商榷,《戰國策》上許多事情也隻能如我寫的這個東西一般——當個故事看!

荊軻刺秦是在秦滅六國計劃中,並且他的行為個人以為對秦對燕國的進攻計劃有影響,重要的是出了個名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並且荊軻在《史記》中還獨占一個篇章《荊軻列傳》。

而子房刺秦不是自己動手的,並且他本就在由秦至漢初這段曆史中很活躍,所以記載的比較清楚倒也沒問題。太史公也是漢朝人,對於開工功臣記載的清楚也對,子房也占了個《留侯世家》。

對比一下高漸離似乎就被忘了一般,荊軻刺秦那裏提了一下,後來他自己刺秦也是拿著樂器砸沒中……然後就沒了!沒了!就這麼一點點的記述!原因可能是因為高漸離在比較值得記述的曆史事件中本就不活躍,再加上他刺秦是在秦滅六國之後,這段時間本就是秦始皇的主場,對於他的記載隻能是和那些活躍的人有關才會寫到吧!

這樣可以參考的東西太少了,人物本身就不飽滿,但是正因為記載少才可以隨心所欲的寫這個人,因為當諸位看官提出問題時我倒好抵賴!

我想象中的高漸離應該是這樣——

擅長各種樂器,淡泊名利卻很重情義,有著常人所不能比擬的忍耐力和勇氣。

當然最重要的是——長得帥。

至於怎麼個帥……我未必會寫出來,但是各位看官要知道——在我的設定中高漸離是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