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這是元好問,代替那隻失去伴侶的孤零零的大雁問出來的話語。
隻影向誰去?
一念至此,便覺千言萬語,哽在心口,無以言表。
可是,有萬裏層雲,千山暮雪,隻影飛到哪裏去不好呢?譬如此時我乘車返宜,雖然孤單,但看著窗外的燈影、草木、峽江、流水,覺得它們都有呼吸、有生命,仿佛便有了依靠。
《花木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的一個畫麵。
恢複皇子身份的文泰,來到木蘭所在的村莊,向她表白了自己的情意。木蘭拒絕了,要求他與柔然公主聯姻,以保護南北的安寧。
雖然這個有些扯蛋,因為我是皇子的話,娶個公主放那裏,又不妨礙我娶花木蘭。哪天如果平定南北我就休了這公主……~導演編這種狗血情節出來,沒想過大眾也是懂曆史和國情的。
然而,不論情節,那個景選得很好。
是萬裏黃土漠漠的村莊,滿村楊柳。寒冬的柳條,四下垂落,沿堤默默站立,凋盡了所有枝葉,襯著那灰黃的天際和大地,說不出的蒼茫。短衣褚裙的花木蘭,低下頭來,緩緩走遠。
那是我心中的古老中國,那樣蒼茫而厚重的天地。沒有醒目的欣悅,沒有鮮嫩的綠色,然而在大地深處,卻跳躍著鮮活的心,有希望,終將破土而出。
失去愛情,又會怎樣?與其幽閉深宮,色盡而愛弛,不如終老於村莊。同心而離居,固然是人間的憾事,但生命中有更充實廣大的未來——國家、民族、還有靈魂。
“隻影向誰去?”不必問了,在花木蘭的心中,未必有遺憾。
那麼,就離別吧,離開這段可能將要萌芽的愛情,別過那個或許會深愛的人。
隻有一個蕭索的背影,於荒原柳色中,緩緩走遠。向誰去?不知來自哪裏,也不必到哪裏去了。
《花木蘭》的歌詞唱道:
醒在黑山睡在黃河風吹往北
昨日故鄉東市駿馬在等著誰
鐵衣下的你我 從患難到心碎
我問天 是白是黑
一顆心葬了幾滴淚
一生情背我往前飛
記住這天地中的美
滄海世界 一眼成灰
我想喝家裏的井水
卻吞下生死的滋味
就讓我敬往事一杯
對自己說 絕不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