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楊文璞《邊城散記》
記不清多少年前了,我看過楊文璞先生的《邊城散記》,好像在一幽暗的劇台前,幕啟處欣賞一朵一朵的光團在移動;所映出的形象清晰而明朗;所傳出的聲音清脆而悠揚;所浮現的顏色清新而神秘。曆時很久而不能忘。
十幾年前罷,我第一次回國時與一位朋友閑談,他問我:“你喜歡誰的散文呢?”我說:“我喜歡楊文璞的《邊城散記》。”又問我:“為什麼喜歡呢?”我說:“因為裏麵沒有太多敘事,說理與言情。筆墨無多卻點染出一片清明境界。我們隨著他魔杖似的筆,忽而看兩個砂粒似的人物在無限的雪原上飛揚;忽而看到三五露珠似的馬匹在無際的草原上滾動。他所描寫的時間幾乎都是一刹那,而這一刹那竟如永恒。”這位好心的朋友看我如此醉心於《邊城散記》,竟將他所存的唯一的一本送給我。我也就把這本小書,帶到國外去,又帶回國內來好幾次。
我每次展開《邊城散記》,重讀一遍時,我為這本小集子的禁得起時間的洗刷而感到興奮,而感到驚異。二三十年中,一編在握,它的光與影立現於眼前,至少我的感覺依然如昔。
也許因為是大匠,自會運起沉重的刀斧;也許因為是沉重的刀斧,自然刻出空靈的造型;也許因為空靈的造型,才能禁得住時流的衝洗。
斯作也,三十年來不減光芒;而斯人呢,在風雨中已憔悴矣。
一九七五年九月一日夜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