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喇嘛說:“老板,先不要動手,還是把事情弄清楚吧!”商人的妻子哭著說:“你在外邊跑生意,我一個人在家挺冷清,就偷偷地和鄰居來往,這些都是我的錯。”那個男子也說:“我是你們的鄰居,不但不能幫你照看家務,還幹出這樣丟臉的事情,實在沒臉見人。

從現在起,別說打鼓,連鼓槌也不敢摸了。”商人在老喇嘛的規勸下,原諒了自己的妻子和鄰居,兩個人對喇嘛十分感激,連連打躬作揖,表示痛改前非。

魚的命根子在哪裏從前有一位老人,膝下有三個兒子。老人臨死的時候,把三個兒子叫到身邊,叮囑他們要團結友愛、和睦相處。並且把自己珍藏的一把名叫“桑珠日尺”的如意寶刀,留給大兒子;把一塊閃閃發光的黃金,留給二兒子;同時把十一隻名叫“頓結巴青”的山羊和綿羊,留給了心愛的小兒子。接著,就閉上眼睛離開了人間。

有一天,兄弟三人看到河裏有一條大魚。老大說:“魚的命根子在頭上,應當砸它的頭!”老二說:“不對!魚的命根子在腰上,應當刺它的腰!”老三說:“你們倆都錯了!魚的命根子在尾巴上,應當砍它的尾巴。”三兄弟為了怎樣殺死這條魚,爭得麵紅耳赤、不可開交,最後一狀告到宗本那裏,請宗本判決。

晚上,老大躺在墊子上,怎麼也睡不著,他為了打贏這場官司,半夜把祖傳的如意寶刀送到宗本手裏,請宗本在判決時同意他的主張,宗本連忙點頭答應:“那當然!”同樣,老二送去貴重的黃金,老三送去稀罕的山羊和綿羊,要求宗本替自己說話,宗本都爽快地作了承諾。

過了三天,判決的日子到了。兄弟三個走進公堂的時候,還各自用巧妙的隱語提醒宗本,不要忘了自己的賄賂。老大朝宗本作了一個揖,高聲念道:“寶刀插在鞘裏,不怕任何敵人。宗本大人,魚的命根子隻能在頭上呀!”老二進來時也說:“黃金理在地下,光芒射上天空。宗本大人,魚的命根子隻能在腰上呀!”小弟弟的意思更清白:“羊兒逃過深山,腳印留在平川。宗本大人,魚的命根子如果不在尾巴上,我是不答應的”。

最後,宗本從寶座上站起來,非常嚴肅地判決道:“老大講的有道理。我看見春天的魚,一群群逆水往上遊,全靠腦袋的力量。這時節魚的命根子,應該是在腦袋上。老大,我宣布你勝利了!”說完,拿起一根劣質哈達,叫文書掛在大哥的脖子上。大哥得意洋洋,就象鬥贏了的公雞一樣地看著兩個弟弟。宗本咳嗽了一下,接著又說:“老二說的也不錯嘛!我看見冬天的魚,在魚洞裏一層疊著一層,全靠腰兒頂起。這時候魚的命根子,如果不在腰上又在什麼地方呢?老二,你也勝利了!”文書根據宗本的差思,也給老二獻了一根劣質哈達。這時,老三坐不住了,正想發作。宗本擺擺手,叫他安靜下來,說:“老三講的,也不是沒有根據。我看見夏天的魚,一個個躍入空中,憑的是尾巴的力量。這時候魚的命根子,大概是在尾巴上了。老三,我宣布你也取得了勝利。”於是,老三也得到一根劣質哈達。

宗本判決完畢,宣布退堂,回家喝酒吃肉去了。公堂上剩下三兄弟,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劉河間惡治藥王爺提起藥王爺孫思邈來,那幾乎大人小孩沒有不知道的。都知道他醫術通神,救的人都得成千成萬地數,就連他的徒子徒孫也都是朝野聞名的國醫聖手。老百姓把他稱為活神仙。

誰想這位活神仙一百歲時卻得了病,自己根據病情開了幾服藥,煎好喝了,沒見效,反而越來越重。老伴挺著急,就勸他:“當家的,俗話說醫不自治,你自己開藥既沒多大動靜,何不找別人看看呢”藥王心裏話:老百姓都尊稱我為藥王,普天下的名醫差不多都是我教出來的,誰能給我治病啊!心裏這麼想,嘴裏可就嘟噥出來了:“找人治病,找誰啊!”看來無論什麼行當,技藝達到絕頂的人,都是非常寂寞的。

藥王奶奶一聽孫思邈的話口活動了,趕緊接了話茬:“找誰!找你的弟子啊!你不常說麼,師不必賢於弟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麼!”孫思邈一聽,也是。自己的學生最小的也有五六十歲了,行醫這麼多年,救了不少人,各有不少看家的本事,倒不妨試試。他點了點頭,有氣無力地說:“好吧!”藥王奶奶得著老頭子這句話,趕緊打發家人去叫自己的徒弟。徒弟們一聽說老師病了,再忙也得把事撂下啊!話送出沒兩天心急的道近的就來了幾位。周圍府縣的徒弟也是急火火地朝這兒趕,陸陸續續到了不少。一時間,黑胡子的、白胡子的、黑頭發的、花白頭發的、白頭發的,可以說是濟濟一堂。

徒弟們見過師娘,問起師父的情況,藥王奶奶倒是嘎崩響脆,說:“你們的師父病了,自己開了幾服藥也沒治好。特意讓我把你們幾位叫來給他看看。”徒弟們一聽,立刻到臥室裏去見師傅。大師兄打頭,後邊的自動挨個,排著隊進了屋,給師父請了安。大師兄就坐在病床前開始給師父診脈,接著二師兄,三師兄……按著次序一個個來。別看這些人在當地都人五人六的,讓人當活神仙供著,可在師父麵前,卻一個個戰戰兢兢,連大氣都不敢出。

大家夥兒診完脈,就退出了臥室,到書房裏去斟酌處方。也別說,藥王爺這些徒弟是真有本事,一致認為師父的病是由風寒引起,氣鬱不舒、思慮過度。大家你說一味藥,我說一味藥,連劑量大小也斟酌再三,最後,由大師兄執筆,開出方子,去征求師父意見。

藥王爺看了看處方,點了點頭:“好吧!”大師兄恭恭敬敬地退了出來,抹了一把汗,這才叫人去照方抓藥。藥王爺連吃了三劑,結果病不但沒有起色,反而連飯也不想吃了。氣得藥王奶奶把徒弟們都趕跑了,藥王孫思邈覺得沒有了指望,往床上一躺,就等駕鶴成仙了。

這一天,藥王爺門口來了一個遊方郎中,挽著牛心發纂,穿得破衣拉撒,腰裏係著一條草繩子,手裏搖著串鈴,嘩鈴鈴,嘩鈴鈴的,在藥王門口走來走去,大聲吆喝:“專治各種疑難病症,起死回生,藥到病除,神仙一把抓!”開始時,也沒人理他,你嚷你的。可是這個遊方郎中,認準這塊地方了,嘩鈴鈴,嘩鈴鈴,連搖帶喊的。看門的可不吃味了,出來擋住了這位先生:“我說先生,你別搖了行不!”遊方郎中一下子停住了:“怎麼,你想看病!”看門的說:“我沒病,我是讓你別搖了!”“別搖了,誰知道我是看病的!不看病,我的晌午飯還沒轍呢!”看門的一聽,哎喲喝,這位還賴上了,心裏說:跟他,不惹氣!老太爺病著哩,怕吵,給他倆錢打發他走就得了。看門的打兜裏掏出半吊錢遞了過去:“先生,我這裏有半吊錢,送給你喝兩盅吧!”按說有這好事,遊方郎中還不麻利接著!誰想郎中連眼角都沒瞥:“你收起吧!你當我是要飯的呢,我是不看病不要錢!”看門的這個氣呀,心說:你是什麼東西,給臉不兜著!人一生氣,說話就不好聽了:“你沒打聽打聽這是誰家麼!這是藥王孫老爺家,憑你也看病!這不聖人門口賣百家姓麼!”遊方郎中嗬嗬一笑:“沒有擒龍手,敢闖龍宮麼!治病就得給藥王爺治,給別人治不過癮!”兩個人各說各的理,最後遊方郎中嘩鈴鈴一搖串鈴,長歎了一聲:“我這也是多事,白跟你費這麼多唾沫!告訴你們家主事的,明天我還來,叫他別錯過機緣,我喝酒去了!”一邊說一邊踢塌踢塌趿拉著破鞋走了。

藥王奶奶聽見門口吵吵嚷嚷,不知出了啥事兒,趕緊打發丫環來問,看門的氣囔囔地把情況說了。丫環回去一學說,藥王奶奶點點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說不準是個不露相的真人。明天他來了,就說我有請!”第二天大早上,遊方郎中就來了,嘩鈴鈴地直搖他那個串鈴兒。看門的趕緊進來向藥王奶奶稟報:“老夫人,那個吹大話的先生又來了。”

藥王奶奶說:“知道啦,你先等等。”藥王奶奶進了臥室:“當家的,昨天我跟你說的那位先生來啦!咱們請他看看,反正你是行家,行呢,咱們吃他的藥,不行呢,也沒啥壞處。”藥王孫思邈無可奈何地應了一聲:“好吧!”藥王奶奶趕忙吩咐:“有請先生!”一會兒工夫,遊方郎中踢塌踢塌進來了。藥王奶奶還真沒敢小看這位先生,趕忙請先生坐下,接著把孫思邈的病情簡單地跟先生說了說,那先生嗬嗬一笑:“不妨事,不妨事,我保他當天起床,當天吃飯!”藥王奶奶一聽,挺高興:“那敢情好,就請先生進屋診脈吧!”“不用,不用!我用懸絲診脈!”先生說著就把捆腰的草繩子解了下來,往旁邊站著的丫環手裏一遞:“麻煩這位丫環姐姐把繩子拴在你們老爺腳脖子上,我好診脈。”丫環在藥王府上見到診脈治病的事多了,還沒見著把草繩子往腳上拴的,不由得抬頭看了看老夫人。藥王奶奶也覺得二乎,可又想看看下回分解,就點了點頭。丫環見老夫人點了頭,這才拿著草繩進了臥室。

藥王孫思邈在裏屋一聽遊方郎中的大話,心裏就有氣。心說:你以為你是誰呀,連我藥王都沒轍了,你行!他這兒正氣得五迷三道的,丫環拿著草繩子進來了,說大夫要懸絲診脈,差點兒把孫思邈給氣樂嘍,他把腳丫子從被子裏伸了出來,讓丫環拴上了,心裏話:我倒瞅你能玩出什麼花活來!外間屋裏,那遊方郎中煞有其事的用三個手指按著草繩子一頭,靜心屏氣診脈。

過了一會兒,告訴丫環說:“把草繩解了吧,我已經診清你們老爺的病了。”丫環把草繩解了,遊方郎中把草繩重新纏在了腰上,然後朝藥王奶奶作了兩個揖:“恭喜老夫人,賀喜老夫人,你家老爺是身懷六甲,要生孩子了!”藥王正躺在床上,支棱耳朵聽著這“蒙古”大夫怎麼診斷他的病情,聽到這話,氣得登崩一下子坐了起來,一口濃痰狠狠地啐到了地上,怒叫了一聲:“給我轟了出去!”那個遊方郎中沒等轟,早就跑到院子裏去了,接著話茬說:“你不轟我也走,就等著三天後吃喜麵了!”那個先生走後,藥王還氣得在地上直走縷兒:“什麼玩意兒,這哪是看病,這不是拿我孫思邈打差麼!”過了一會兒,覺得嗓子眼幹得冒煙兒,趕忙叫丫環:“小春,給我泡碗茶來!”小春趕緊泡了碗茶送了過來,一看老爺在地上走縷兒,驚喜地叫了聲:“老爺,您什麼時候能下床了!”孫思邈也醒過悶來了,是哩,我怎麼能下床了!他坐在椅子上,一邊喝茶一邊琢磨,到底是怎麼回事!不知不覺中把一碗茶喝了下去。你想想好幾天水米沒進了,哪架得住茶往下這一打,肚子裏咕嚕咕嚕地直叫喚。

這工夫,藥王奶奶把那先生打發走了,進來想看看當家的氣壞了沒有,一見麵還沒等她問話,當家的就說話了:“快叫廚房給我弄碗粥來,我餓壞了!”丫環沒等藥王奶奶招呼,立時就跑到廚房去了。一會兒,端了碗粥進來,遞給了藥王。藥王孫思邈稀裏呼嚕就把粥喝了,這才顧得上和藥王奶奶叨咕這碼事:“你說這事也邪了,我喝了這麼多藥沒管事,愣讓這‘蒙古’大夫給氣好了,你說怪不怪!”藥王奶奶說:“反正這大夫第三天頭還來呢,這事你跟他探討吧!我可弄不清楚。”第三天,藥王門前又響起了嘩鈴鈴的串鈴響。藥王孫思邈經過這兩天的自我調理,顯得神清氣爽,精神多了。一聽串鈴聲,趕快吩咐管家:“有請先生!”孫思邈也趕緊迎了出來。大老遠看見遊方郎中踢塌踢塌地來了,孫思邈迎頭就是一禮:“多謝先生妙手回春!”這位遊方郎中也不那麼張狂了:“哪裏,哪裏,劉河間這裏給藥王前輩請安!”原來,這遊方郎中叫劉河間。

賓主到了客廳坐下,彼此客氣了幾句,藥王孫思邈就迫不及待地問起劉河間給自己治病的事。劉河間哈哈一笑:“先生偶感風寒身體不適,久治不愈,吃虧在醫理高深,把病情複雜化了。您把病情所有的發展趨向都考慮到了,結果鬱結在胸,勞神過度。您的學生走的也是您的路子,怎能治好您的病!因此上,我故做張狂,逗您生氣,氣動則血行,血行則病散,先生的病自然也就好了!”孫思邈一邊聽著,一邊點頭。聽劉河間說完了,孫思邈長歎了一聲:“不慮則不通,過慮則病生,先生的話太有道理了。”打那以後,孫思邈和劉河間成了忘年交。劉河間惡治孫思邈的故事,也被當做一件醫苑佳話流傳下來,一直流傳到現在。

醜女救父河北昌黎趙家莊有個趙員外,夫人早早謝世,撇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大的叫桃兒,小的叫杏兒。都說雙胞胎模樣長得一樣,可這姊妹倆長得差出了格:姐姐花容月貌,讓人不敢直眼瞅;妹妹奇醜無比,也讓人不敢直眼瞅。老話說,女人就是靠個模樣兒吃得開,趙員外讓杏兒可真就活活愁煞啦,這樣的醜妮子,日後可怎麼嫁得出去!來上門求親的踢破門檻,都是衝姐姐來的。趙員外放出風去:哪個娶了他家杏兒,嫁妝豐厚。大夥背地裏嘲笑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誰個要她!”爹爹發愁,杏兒卻大大咧咧不當回事,她說:“什麼人,什麼命,絆不倒,尖尖腚。我就這命了,愁是愁不好的,就讓它愛咋的便咋的吧。”她一天小姐也不像個小姐樣子,跟小放豬的上山抓鳥,跟打魚的下河摸蝦;人家上學,她也吵吵著念書,爹爹管不住,隻好由她。就是不學針線。姐姐勸她:“你自來就長得不如人,還不好生練一手活兒,哪個肯要你!”杏兒笑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別看你一副好模樣兒,整天對著鏡子搽啊抹啊,人是要老的,該不頂用時照樣不頂用。”姐姐聽她說得喪氣,惱得不屑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