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愛爾蘭風雲起(1 / 2)

如今英倫三島上的清軍糧草齊備軍械不缺,日本空運商隊利用晚上時間每天補給之下,大有在敵後越混越開心的架勢。連蘇格蘭山林中的盜匪也紛紛加入清軍英八旗之中打擊英格蘭人的殖民統治。

英格蘭人對英格蘭之外的殖民地是怎麼統治的呢,用一句話形容就是作惡多端荒淫無道。例如被英格蘭統治的愛爾蘭地區,愛爾蘭是農業地區,盛產土豆,可是土豆豐收的年份都有大批的愛爾蘭人因為饑餓死去。盛產土豆的愛爾蘭市場上唯一能買到的糧食是昂貴的土豆。

哪有人問了,愛爾蘭的土豆哪去了。答案就是,被英格蘭的領土拿走了。此時歐洲和不列顛都采用包稅製,也就是貴族地主將土地收益承包出去。問題出來了,如果平時每年出產一千英鎊的土地,沒有一千英鎊以上的收益,貴族肯定不會出售包稅權。可是花了一千多英鎊拿到包稅權的商人又不是雷鋒,不會自己貼錢就為了寫日記的,而是作為商人,自然是要將本求利。一千多英鎊的投資,自然要在這塊土地上拿到兩千甚至三千英鎊的收益才行。

至於土地上的愛爾蘭農夫們吃不飽肚子賣兒賣女還是賣菊花,那就不關包稅商人的事情了。就像荷蘭鄰居說道的,生意就是生意——這句名言出自英荷戰爭期間,荷蘭商人對英國大賣軍火,導致戰爭後期在海戰上,英國對荷蘭全麵翻盤。

其實這荷蘭人的行為用中國古話解釋就是:天作虐尤可為,人作虐不可活。

用現代翻譯就是:自然災害是滅亡不了一個王朝的,可是人自己作死的話,確實能滅亡一個王朝。

如果明朝的大臣勳貴們不那麼玩命作死,能牢牢記住孫子兵法開篇明義的第一句話: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明朝也不至於三百年就滅亡了。那些後來被順軍拷打乃至殺死的,都是活該。至於後來沒死在順軍烤打下降了清朝的,連滿人都看不起他們,讓他們一個個上了貳臣錄裏麵,留下千古罵名。因為這些人對自己本族都沒有忠心,又如何會對異族的統治有忠心了,雖然當時清廷是不得不用他們,但也一直看不起他們並防著他們一手。

如今的大不列顛年年失地,歲歲加賦,正一步步跌入作死的深淵之中。

為了收拾本島上的清兵,原本指望殖民地軍隊的如意算盤是落空了。現在英國的有識之士一般都認為殖民地的土著不適合當兵,但除了當兵之外那些土著做奴才還是蠻溫順的,當兵打仗這種事還得咱盎格魯撒克遜人來做才行。

既然如此,那就讓陸軍部擴編吧。出了本島上招兵(抓壯丁)之外,那些能控製的殖民地也進行招兵(抓壯丁),例如愛爾蘭等。

由於麵對清軍的鐵罐頭火槍的威力並不盡如人意,所以這些英軍新兵隻訓練使用火炮和冷兵器即可。

大師兄詹姆士也組織了快板宣傳隊,將他那一套不用槍炮隻用拳的快板書在新軍士兵中廣為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