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二班,有兩個叫辛欣的,既是同齡同班同桌,酷似雙胞胎姐妹。又都是“童話迷”,唯一區別的是:一個個兒高,一個稍矮。同學們管個兒高的,叫大欣;稍矮的,稱小欣。
這天下午,貝貝手擎著一封信,一蹦一跳來到辛欣麵前。大欣瞄了一眼信皮,心怦怦直跳,秀臉上掠過了一陣驚喜;小欣連看也沒看,將信推給大欣說:“我壓根沒參加過征文大賽。”大欣沉下臉,不高興地說,“那天,我將咱們的參賽稿一同投進信筒的,你敢說沒參加?”貝貝見她倆爭執不下,擅自將信給拆開了,原來是一張獲獎通知書。通知書上寫道:“辛欣同學,你創作的童話《陽光的味道》獲得了金獎。落款:中國兒童大賽組委會。2006年5月18日”頓時兩人僵住了,到底是誰的作品獲了獎,是大欣的吧,她一再推辭;是小欣的嗎,她詼諧地說:“嘻嘻——我可沒有那個福氣,寫童話不是我的強項!”大欣堅持說:“你胡說,誰不知道你是省內小有名氣的小作家,連《兒童文學》、《文藝報》都發你的稿子,準是你獲了獎。”倆人像掐了架公雞,你一句,我一言,互不相讓,逗得周圍同學笑得前仰後合。
貝貝見狀,眨巴眨巴小眼睛,假裝生氣地說:“如果你們都不要,那我就揣兜了!”大欣遞了貝貝一個眼色,貝貝心領神會。“依我看,給你們做個鬮,誰抓著‘是’,那獎就歸誰了。”大欣對此雙手讚成,惟獨小欣不吭聲。
大欣小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創作,她倆既是對手,又是朋友。小欣家裏窮,爸爸病逝,僅靠媽媽打工,維持生計。大欣訂了十幾種兒童報刊,常常借給小欣讀,甚至連外寄稿件郵票都由大欣負責。如果說,小欣成為小作家,自然離不開大欣鼎力相助了。
貝貝用胳膊肘撞了大欣一下,意思說你倒發話呀!別老僵著!
大欣對小欣說:“那天你把你的參賽童話《陽光的味道》念給我聽,我在你的童話基礎上,又構思了一篇,連題目都一模一樣……”
“你胡說!你胡說!”小欣有點動怒了,臉紅脖子粗。
“你們誰也別掙,就這樣定了,誰抓到鬮,那這獎就歸誰。”
貝貝將鬮展現在她倆麵前,大欣叫小欣先抓,小欣叫大欣先抓。兩人又是一陣撕撕巴巴的,照這樣下去,還有個頭,貝貝順手將鬮遞給了小欣。
打開一看,竟是個“是”字,那有啥說的,獎歸小欣了。
沒出一個月,主辦方竟給辛欣寄來了2000元獎金。對於小欣來說,是筆意外之財了,她豈能獨吞呀!
小欣拿到這張彙款單,又驚又喜,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媽媽,但轉念一想,不行,她仍對那個獎半信半疑。
一連有四五天,不見貝貝上學。一打聽,她得了尿毒症,住進了醫院。聽醫生說要換腎,家裏根本湊不上二三十萬塊錢,這可愁煞了大欣和小欣。大欣把她的“愛心盒”(稿費和壓歲錢)的錢全部捐出去。小欣呢,別說捐款,家裏還吃低保呢,哪有錢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