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父女相認得團聚(1 / 2)

上回說道珺鈺請來於明,聽於明講了一些有關家人的事情。

“伯父有沒有給梅兒伯母一些好認的東西做留念?”

於明仔細思量著:“嘸,當年她離開的時候匆匆忙忙的,我亦是喝醉的昏昏沉沉的,並不知她有沒有拿些東西走。”

珺鈺一副深思的樣子,喃喃自語道:“這就難辦了。”

“賢侄此語何意?”遂,珺鈺三言兩語簡潔的將顰玉上京尋父的事情告訴了於明。

於明一聽有人自稱是於明的女兒,急忙問道:“是嗎?你說的那個…。顰玉現在哪裏?能讓老夫看看嗎?”

顰玉聞言站起身來,正巧在於明正對麵。

顰玉:這就是我的爹爹嗎?看起來好生慈愛,方才聽他講起往事,卻原來並不是他的錯。可是這一路上,我還一直恨著他。怪不得十幾年來,娘親她不怨、不恨,不提起爹爹,不是因為她怨恨他,而是怕朝廷逃犯的身份連累了他。

於明:這孩子的眉眼多麼像梅兒。雖然別的地方不太相似,但那雙眼睛卻似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這就是我們的孩子嗎?梅兒?但是你怎麼就走了呢?

“你,你就是顰兒?比你娘高,卻比你娘瘦。”

顰玉一時反應不過來,多虧了旁觀者清的紫紗在一邊推了一下:“姑娘,還不快去與老爺相認?”

顰玉這才有些接受了眼前發生的事情,疾步上前仔細端詳:“你,就是…。”

“我就是你爹爹呀。顰兒。”

難以置信的重複了一次:“爹?爹爹…。”

好一場婦女相逢,催人淚下。孑然一身的孤女,尋父上京,巧遇了多少的陰差與陽錯,引出一段段美麗的相遇。

於明拉著仍是女扮男裝的顰玉坐下,珺鈺也在一旁默默的陪著。“顰兒,這些年你們在哪兒?”

顰玉將十幾年來的事情大致告訴了於明,說道艱辛處,就連珺鈺那自稱冷到無情的人都感覺到眼睛酸酸的。

“真是苦了你們了。都怨我。”於明用手捂著額頭,懊悔不已。顰玉看見一滴清淚從那一雙慈愛的眼睛中流出,霎時間,所有的埋怨與不滿,全然在這一刻消失不見。

“爹爹,娘親從來沒有怨過你,她一直說您是一個很好的人。之所以在臨終前才告訴我您的名字,我想怕是她擔心過早說出來,會因為株連的事情連累爹爹。”

一晃神,於明苦笑了一回,道:“哎,顰兒,我們不提這個了,天也不早了,你隨為父回府吧。我一定好好補償你這十幾年來的辛苦。”

顰玉思慮,怕是不會有如此巧合,娘的小名也一樣,爹的名字也符合,娘親離開正是十七年前,看起來這於明定是我的爹爹了。於是,便答應了遂於明回府。

隨後,於明差了下人去顰玉住著的客棧裏拿回了她的隨身行李。

再說顰玉,跟著於明乘著轎子回到了於府。

看著門前匾額上金色的“於府”二字,顰玉感覺到一股暖意流淌過心底:原來,這便是我的家,娘親與爹爹曾經一同生活的家啊。

於明看著默默不語,正不知想些什麼的顰玉道:“顰兒快些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