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提高實驗課堂教學質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實驗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保證和提高實驗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是作出合乎教學科學規律分析和決策的基礎性工作。而製定實驗課堂教學質量標準則是實施教學質量評價的必要前提。本章以製定實驗課堂教學質量標準為中心,簡要介紹和分析實驗課堂教學過程、實驗課堂教學質量標準製定及評價等有關重要方麵的問題。
第一節 實驗課堂教學準備
實驗課堂教學準備比較複雜,沒有充分準備,不可能順利進行實驗教學,甚至會導致實驗教學的失敗。實驗課堂教學準備,主要從文本準備、實驗環境與器材準備、教師實驗準備和學生實驗準備等四個方麵提出基本要求,作為實驗教學準備的一級指標,進一步細化後可製定相應的評價標準。
一、實驗教學文本準備
在教學文本準備這一指標中我們根據它的內涵,進一步可細化為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六個二級指標,即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教材、實驗教學計劃、實驗方案、實驗課程檔案和實驗教學任務書。
(一)實驗教學大綱
實驗教學大綱,是根據實驗教學目標所規定各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綱領性文件,其任務是指導實驗教學科學地規範地進行。實驗教學大綱不能因教師而異,因教材而異,必須按實驗教學大綱穩定教學秩序、保質保量完成實驗教學任務,是教師教學的準繩。1985年,實驗教學大綱由國家組織學科專家統一製定。後來,有學者提出大綱束縛教師的特色性和個性化教學,國家把大綱改為學科基本要求。評估教學工作開始後,又要求製定大綱,無大綱不準開課,於是由專業教師初步擬定,並組織專家論證審定大綱。
實驗教學大綱的基本內容有:課程名稱、課程性質、學時學分、課程教學目標、實驗教材、參考資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成績評定、考核方式、教學深度廣度、教學方法,以及闡明實驗教學培養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教學大綱是影響實驗教學質量的重大因素,特提出如下的評價標準內涵:
第一,實驗教學大綱要符合實驗教學目標要求。
第二,實驗教學大綱要適合學校的客觀實際。
第三,實驗教學大綱內容要簡明扼要、層次分明、完整充實。
第四,實驗教學大綱體現了現代性、科學性、實踐性和教學改革的要求。
第五,實驗教學大綱基本格式規範、項目齊全。
(二)實驗教學教材
實驗教材是實驗教師最主要的教學內容依據,是指導學生實驗成功的根本保證,是取得良好實驗效果的重要條件。實驗教師應當選用質量較高、適合院係實際的實驗教材。現在的教材內容普遍貪多求全、繁多龐雜,所以要合理挑選,達到實驗項目和內容少而精。也可根據學科自身特點,組織有豐富實驗教學經驗的教師和實驗人員編寫教材或指導書,並列入學校教材建設範圍,隨著教學計劃的變化而作相應修訂。
實驗教材的基本內容是:闡明實驗的地位和作用、實驗操作、數據處理知識、誤差理論、實驗目的、實驗儀器材料、實驗方法、實驗測量與數據表格、注意事項等。實驗教材應達到以下標準要求:
第一,符合實驗大綱的基本要求。
第二,對不同類型的實驗內容有詳略得當的描述,特別是對設計實驗、開放實驗隻給出實驗題目、實驗原理、實驗目的,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
第三,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四,應具有基礎性、綜合性、指導性、現代性和應用性。
(三)實驗教學計劃
實驗教學計劃應依照教學大綱和院係實際情況製定,是院係組織和實施教學的基礎性文件,能夠保證實驗教學規範有序地進行。教學計劃由院係製定,教務處負責審定,因特殊原因需要調整實驗內容或新開實驗由教研室提出申請,經院係主管教學主任主持論證審批,報教務處批準後方可列入計劃。實驗教學計劃中要明確實驗性質,是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還是專業實驗。新實驗必須說明該實驗與理論課程的內在聯係、實驗的作用和實驗的創新性,同時說明師資、設備、教學資料等實驗條件是否齊備。應努力開設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實驗教學計劃的標準應是:
第一,符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實際。
第二,日曆進度安排合理可行,課程表填寫規範並執行嚴格。
第三,教學計劃執行良好,不得隨意更改。
第四,實驗教師和實驗人員職責明確適當。
(四)實驗教案
在實驗大綱的指導下,在熟悉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認真編寫實驗教案。它是實驗教師實施每個實驗教學全過程的方案,決定著實驗成功與否的重要文本。實驗教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實驗目的要求相一致,要吸收科技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優化內容和結構,形成科學、先進的實驗教學方案。
實驗教案要包括:課程名稱、授課專業、課程類型、授課方式、考核方式、學時學分、使用教材、參考書、教學重難點、教學目的要求等。具體標準是:
第一,實驗教案格式規範、清楚。
第二,實驗內容翔實、全麵、清晰、先進,重點難點處理得當。
第三,實驗目的要求明確合理。
第四,實驗教學課時適當,教學安排合理。
第五,注意事項嚴格明確。
(五)實驗課程檔案
一宗好的有價值的實驗課程檔案是實驗曆史發展的真實記錄,是考核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指導性的基礎性實驗工作。檔案內保存的資料應認真選擇、合理簡化。
實驗課程檔案內應裝有:大綱、教材、教學日曆、實驗安排表、實驗報告樣本、實驗教學總結、相關儀器檔案資料、課堂考核表、實驗考試試題、成績評定相關資料等。具體標準是:
第一,各種資料齊全、完整、清晰、簡明、扼要。
第二,檔案資料真實、客觀、原始、有效。
第三,檔案建立應保持經常性的不斷充實,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第四,有收集、整理、上報實驗教學檔案的製度。
第五,各種填寫資料,字體要工整,格式要規範。
(六)實驗教學任務書
實驗教學任務書是院係發給教師的教學責任書,是考核實驗教師的基本依據。任務書中的任務由教研室確定,經院係審核後,及時布置給實驗教師並簽字,督促其認真完成。教師因特殊原因需停、調、補實驗課時,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教研室、院係主管教學主任簽署意見後,才能變動課程教學。
實驗任務書主要包括的項目有:課程名稱、課程類型、實驗項目、開設班級、實驗學時、使用教材與指導書、實驗器材、教學手段等。具體標準是:
第一,任務書簡明扼要、要求明確、職責清楚。
第二,填寫任務書必須實事求是、認真規範。
第三,任務書的發放與變動必須按一定程序進行。
第四,院係適時檢查實驗教師完成任務狀況,最後做出認定和評價。
二、實驗教學環境與器材
實驗教學環境與器材是實驗教學的物質基礎,是保證實驗教學順利運行的硬件實體。必須投入一定的精力、財力和物力,以創造有效的有利的實驗基礎設施和先進的適用的實驗儀器設備材料。可以說,這是一項實驗教學的硬指標,進一步細化後可得到兩項二級指標,即實驗教學環節與場地和實驗教學設備與器材。
(一)實驗教學環境與場地
該項指標是創造實驗條件的基本要求,如果沒有充分而必要的實驗條件,就不可能保證實驗教學得到預期結果,因此,我們提出以下的標準:
第一,實驗場地滿足實驗所需麵積,達到操作方便、輔導便利的目的。
第二,實驗室布局合理,擺放整齊,室內清潔,無雜物擺放。
第三,實驗室水、電、暖設施布局合理、整齊、運行良好。
第四,實驗室通風、照明、溫度、濕度、防震等符合實驗要求。
第五,實驗室防水、防火、防爆、防盜、防噪音等基本設施齊備到位,管理製度和措施執行有力。
第六,三廢處理排放達標合格。
(二)實驗教學設備與器材
實驗儀器設備是實驗教學中最為關鍵的硬件設施。沒有精良的儀器設備,就不可能做出精準的測量,必須精心選擇型號、規格、量程等技術性能良好的儀器設備做實驗。當然,選用隻要能滿足實驗精度和水平的儀器設備也是可以的,“隻選對的,不選貴的”。為此,提出如下標準:
第一,實驗教學儀器設備齊全、完好、先進、穩定,能滿足實驗大綱的開出實驗數目和實驗水平。
第二,實驗材料、試劑、藥品、標本等,要齊備合格、妥善保管、注意安全。
第三,精密貴重大型儀器設備有專人管理,技術檔案管理規範、嚴格。
第四,儀器設備一直處於良好的可使用狀態,運用自如、操作靈活、發現故障及時維護修理。
第五,實驗工具齊備合格、使用方便、經久耐用。
第六,儀器設備賬、物、卡相符,低值易耗品賬、物相符,使用手續規範、合理、簡便。
三、教師實驗準備
實驗教師在實驗前認真做好實驗準備,是實驗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教師應對實驗過程、實驗測量、實驗組織安排、實驗儀器等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萬無一失,從容麵對,這樣才能使實驗順利地完成。該指標具體化後可分為實驗教學過程設計、教師預做實驗、實驗組織安排三項二級指標。
(一)實驗教學過程設計
在實驗前必須對實驗過程進行總體設計,明白做什麼實驗,怎樣做好實驗,對實驗的三個主要環節認真思考和精心策劃,即準備與試做;觀測與記錄;數據處理與分析。具體標準是:
第一,設計周詳完備,各環節銜接緊密,各要素協調配合,使實驗教學各個方麵成為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
第二,實驗教學過程設計要符合教師和學生的實際,符合教學環境條件的實際。
第三,要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功能,使學生能在各種能力的培養上得到全麵的發展。
第四,實驗教學過程的組織管理應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教師預做實驗
預做實驗和預先檢查實驗設備,是實驗教學的一種備課方式,是不可忽視的教學環節。認真做好這一步工作,才能熟練地指導學生去做實驗。具體標準是:
第一,首次開設的實驗,必須試做,並寫出翔實的預做實驗教案和實驗記錄報告。
第二,對於新到崗或開新實驗的實驗教師要進行試講、試做,並有詳細的實驗測量和數據分析記錄,經教研室和院係審查認可後,方可獨立指導實驗。
第三,對於實驗儀器的性能要有足夠的了解,對操作規程要十分嫻熟,需求的工具和材料要有足夠的準備。
第四,對實驗目的、原理、步驟、數據處理方法等要爛熟於心。
第五,檢查儀器設備運行是否正常,可能常見的故障有及時處理的能力和經驗。
(三)實驗組織安排
實驗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實踐活動,其過程涉及教師的講課和指導活動,以及學生的操作、調試、測量、記錄等活動。這要比理論課堂教學過程複雜的多,所以在實驗前認真組織安排各項活動,才能形成良好的實驗秩序。為此,擬製定如下的標準:
第一,根據儀器的套數、學生人數、學時多少、實驗場地的容量大小,編排出合理、有效、可行的實驗分組辦法。
第二,應盡力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實驗小組人數不宜過多。儀器套數不足時,若學生基礎知識允許,可采取大循環的分組辦法。
第三,教師應提前將實驗課程表公布於眾。
第四,實驗規章製度要簡明清楚,張貼在醒目的地方,以便於了解、督促、執行。
第五,教師對可能遇到的人身和儀器安全、影響測量精度的問題以及實驗中的注意事項應做到心中有數,以便一旦出現問題及時迅速處理。
四、學生實驗準備
學生實驗準備主要是預習實驗內容和熟悉實驗環境兩個方麵,這就是兩個二級指標。在實驗前,一般都得進行預習實驗,尤其對實驗原理較難、實驗過程繁雜、儀器結構複雜、設備比較精密貴重、操作程序要求比較高的實驗項目,必須加強學生的實驗預習環節,並寫出預習實驗報告,這是保證學生順利進行實驗,並取得理想結果的重要前提。即使比較簡單的實驗也應在實驗課時內抽一點時間預習。
(一)學生預習實驗
第一,充分掌握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條件、數據處理方法等,做好實驗的理論準備。
第二,了解儀器設備原理、結構、性能和操作規程。
第三,在充分熟悉實驗內容的基礎上,寫出合格的預習實驗報告。實驗預習報告的內容包括: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和材料、實驗步驟、數據表格設計、注意事項等。
第四,做設計實驗時,學生自己擬定實驗方案、經教師認可後,方可進行實驗。
第五,對於大型儀器設備必須專門學習,了解其性能、精度和操作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可試操作。
(二)了解實驗室規章製度及實驗注意事項
第一,在未掌握儀器操作方法前,不得動用儀器,更不能隨意亂開胡擰。
第二,主動了解實驗室的規章製度,自覺遵守,不得違反。
第三,了解實驗中的注意事項,保證人身和儀器的安全,明白影響測量精度的因素,提高測量水平。
第四,保持室內環境衛生清潔。
第二節 實驗課堂教學過程
實驗課堂教學不但是理論課堂教學的繼續,能夠進一步加深和鞏固理論知識,而且是學生實驗方法和實踐技能的基本訓練,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為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打下基礎。實驗課堂教學過程是實驗教學最主要的教學環節,必須全力以赴地搞好這一實踐教學活動。
實驗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實驗教師授課、教師指導實驗、學生做實驗三個部分,這就構成了實驗課堂教學過程的三個一級指標。
一、實驗教師授課
這一環節包括教師檢查學生預習實驗情況和精講實驗教學內容兩個方麵,也就形成了兩個二級指標。
(一)檢查學生預習實驗
首先,授課前指導教師要認真檢查學生的預習實驗報告,是否按要求寫出預習報告,未預習或預習報告不合格者不準參與做實驗。
其次,針對實驗預習要求和注意事項,向學生提出問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再次,回答學生在預習實驗中的疑難問題。
(二)精講實驗教學內容
在實驗前,實驗教師要對實驗過程的組織安排、相關實驗重點內容、注意事項進行精練簡要的集中講述,以便使實驗順利進行。對此,特提出以下的基本要求:
第一,教師要教態自然,儀表大方,普通話標準;語言生動流利,表達準確;板書設計合理,層次分明,書寫工整規範。
第二,講授內容嫻熟,概念準確,條理清楚,邏輯性強,思路清晰,突出重點,講清難點。
第三,講授精神飽滿、有感染力,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於一體,治學嚴謹,責任心強。
第四,把握深度與廣度適當,因材施教,啟發式和發現法教學,多媒體運用合理,及時反映前沿動態。
第五,加強師生互動,有效調動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第六,演示實驗目的明確,動作熟練,操作規範,語言與演示同步、準確、時機恰當,視場開闊,現象明顯。
二、教師指導實驗
在實驗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認真指導學生實驗,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驗素質。具體講,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掌握諸如基本工具、量具和儀器的使用能力;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的能力;按照實驗步驟完成規範操作測量的能力;學會設計實驗記錄表格的能力;運用誤差理論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編寫實驗報告的能力;排除簡單實際故障的能力;設計小型實驗並會寫小論文的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是在實驗過程中逐步掌握的,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才智去完成,指導學生學會觀察與規範操作,排除疑難問題與檢查數據處理,嚴格管理與以身作則,批改實驗報告與小論文等。這樣,就構成了本環節的四項二級指標。
(一)指導學生學會觀察與規範操作
第一,加強觀察能力訓練,要求專注目標、觀察迅速、讀數準確、判斷正確。
第二,教師嚴格督促學生按實驗步驟和儀器操作規程進行實驗,不得違規。
第三,教師輔導實驗要認真負責、細致耐心、治學嚴謹。
第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授課、指導、操作、數據處理時間分配合理。
(二)排除疑難問題與檢查數據處理
第一,熱心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正確客觀解釋實驗中出現的特殊現象。
第二,快速、準確、巧妙排除障礙、處理事故。
第三,檢查學生測量、采集、記錄的數據,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實驗結束時,檢查到實驗不合格者,令其重做。
第四,實驗中杜絕拚湊、抄襲數據的不良行為,一旦發現,給予批評教育,並責令重做。
(三)嚴格管理與以身作則
第一,實驗教師對學生進行嚴格考勤,嚴密組織教學過程,保持良好的實驗秩序。
第二,實驗中防止人為損壞儀器、工具、器材的現象發生。
第三,實驗結束時驗收實驗儀器設備的完好狀況,發現問題及時查明原因,登記處理。
第四,教師要以身作則,遵守各項實驗室製度,按時上下班,堅守崗位,巡回檢查,不得離崗,不得閑聊閑逛和被動應付。
(四)批改實驗報告與小論文
第一,教師要及時批改和及時返還實驗報告。
第二,一律用紅筆批改實驗報告、肯定優點長處,指出錯誤不足,並要簽注姓名和日期。
第三,按照科學實驗文稿的基本標準和格式,去審定實驗報告和小論文合格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