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朋友們,前麵我們已經講到,人類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或“知識社會”。在知識經濟社會,知識和技能的含量不但決定著你一個人的就業的難易,崗位之優劣,財富的多少,更決定著人的命運和成敗。你知道網絡是怎樣來的嗎?它是由一位26歲的中國青年和另一位美國青年共同創造的。這位中國青年叫楊致遠。楊致遠於1968年11月8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10歲時,他隨母親到美國謀生。那時他一邊上學,一邊當報童。199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斯坦福大學。該校的電機係是矽穀神州的組成部分,他就選修電機工程,隻花了四年,他就獲得了學士、碩士學位,並結識戴維?費洛,二人於1994年4月創立Yahoo。因此楊致遠被稱為“世紀網絡第一人”,開啟了人類的網絡時代。
所以說,努力學習,掌握知識,精通技能的人容易成功。換言之,一個人要走向成功,就必須不斷學習,積累知識,掌握技能。一個人如果從青年時代起,就努力學習,而且在就業後堅持學習,掌握和精通專業知識和技能,那麼這個人必成才無疑。曹曉潔是一個民辦高校的兩年製專科女生,卻成為本科生雲集的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的Club副主席。她酷愛外語,刻苦學習並熟練掌握英語和日語,還沒拿到自考本科畢業證,就被IBM公司、福富軟件(日本富士通軟件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印度INFOSYS公司等三家跨國軟件公司相中,紛紛開出優越條件讓她在職實習。她是700多名同學中唯一被3家跨國軟件公司同時相中的應聘者。經當地媒體報道後,曹被網友評為“史上最牛大專女生”。
現在大學裏有一句口號:“學會學習。”什麼叫“學會學習”呢?就是具有很強的“學習力”,不斷打開知識的視野,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海南大學有位大學生叫黃耀華,三年來刻苦自學電腦軟件知識,獲得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親筆簽字的微軟國際認證工程師、產品專家、數據庫專家三個證書。他家在窮困的農村,從小愛玩電腦,家裏買不起電腦,就到鄰家學拚命學。上大學後,他擠出時間,克服自學的種種困難自學電腦。他很刻苦,四年不曾看一次電影。他獲得了“海南省十大優秀大學生標兵”、“海南大學最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學生”等,成為大學生中的“獲獎專業戶”。大四時,就有多家大企業高薪聘請他加盟公司。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成就人生。四川有個農民叫周興和,隻有小學文化,但他刻苦學習技術。他以秸稈為原料,用3年研製出高檔建築材料“秸稈隔牆板”,解決了燒秸稈的各種問題。他的項目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獲得了國際愛因斯坦發明金獎,其產品的年收入為3000萬元。海南省有一位被譽為“西瓜大王”的農民,他的名字叫粱亞寬。他沒讀過大學,16歲就開始學習鑽研種西瓜,他利用花粉基因原理,培育出優良品種“創利1號”並獲得國家專利局專利商標。“創利1號”的特點是高產、優質、抗病,其畝產平均達3000公斤,最高可達5000公斤,產品暢銷大江南北,一躍成為家擁數千萬元資產的農民實業家,並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帶頭人”海南省科技轉化獎一等獎等榮譽。
學習,長知識,有文化,懂技能,不光是在學校裏的事,而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所謂“學不可以已。”莊子說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習能改變人們的愚昧,學習能帶來知識、智慧、道德和財富,所謂“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青年朋友們,在知識社會裏,學習力是第一競爭力,同時也是最持續的競爭邊力。學習努力,掌握知識,精通技能,是我們這個年代青年生存、發展和成功的基礎。誰不認識到這一點,誰做不到這一點,誰就會被社會和市場所淘汰,誰就會成為一個無望者和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