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公司建立,“蘋果I”的蛻變之旅(1 / 3)

1975年年初,發生了一件在計算機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大眾電子學》雜誌中介紹了一台名叫阿爾泰計算機的詳細情況,這標誌著爭論已久的個人計算機已經誕生。眼光敏銳的喬布斯馬上注意到計算機前沿領域這一突破,開始考慮如何與沃茲合作,在這個新的領域大顯身手、大賺一筆。與他同時注意到這個消息還有眾多的計算機業餘愛好者和電腦發燒友,他們圍繞個人計算機這一主題成立了一個“家釀計算機俱樂部”的組織。“你想組裝自己的計算機,抑或是終端機、電視機、打印機嗎?”該俱樂部的傳單上這麼寫著,“如果是的話,快來參加與你誌趣相投者的聚會吧!”在傳單的吸引下,喬布斯和沃茲都加入了這個計算機俱樂部。

在俱樂部聚會當中,他們得以經常和其他夢想組建自己計算機的電腦愛好者交流。在該俱樂部的活動上還演示了阿爾泰計算機,但對於沃茲來說,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張微處理器的規格表,微處理器是一個帶有中央處理單元的芯片。他利用一枚微處理器將小型機的一部分性能轉移到終端機上,使終端機變成了一台獨立的小型台式機,將鍵盤、顯示器和計算機整合到一套個人裝置中,這大概就是蘋果I計算機的原型。在這種富於創新的氛圍中,電子學天才沃茲設計出了一張張令人拍案叫絕的計算機電路圖,並且把它們免費送給了其他電腦愛好者。在沃茲看來,這個俱樂部的主題是交換和分享,而不是買賣。但是喬布斯卻不是這樣想的,他精明的商業頭腦不能容忍沃茲的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他說:“我們為什麼不做好印刷電路板,然後再賣給他們呢?”這是他們合作關係的一個寫照,“每次我設計出很棒的東西時,喬布斯就會想辦法把它換成錢。”沃茲說,“我承認,自己絕對沒有以此賺錢的想法。”這就是當時惡魔喬布斯和天使沃茲的最大分歧。

但是喬布斯知道如何說服沃茲,他沒有爭辯說他們一定會因此而賺到很多錢,而是說這將會是一次相當有趣的經曆。“即使我們賠了錢,我們也可以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喬布斯勸道,“在我們的一生當中,至少有那麼一次,我們會擁有一家公司。”事實證明,喬布斯這時已擁有了爐火純青的語言天賦。果然,沃茲馬上答應了,對他而言,兩個好朋友創辦一家公司的誘惑要比變成百萬富翁大多了。

為了籌集最初的計算機印刷電路板的費用,喬布斯以1500美元的價格賣了自己的大眾汽車,沃茲則以250美元的價格賣了自己心愛的惠普65計算機。再加上一些產品設計圖紙和一個創業計劃,這就是他們全部的創業資本了。接下來,為了給他們的新公司取個好聽又文雅的名字,喬布斯可謂是煞費苦心。在否決了幾個備用名字後,最後喬布斯決定采用“蘋果電腦公司”這個名字。據說是當時喬布斯剛從一個蘋果農場歸來,並且還非常喜歡甲殼蟲唱片公司(英國蘋果公司)出品的流行音樂,也許更重要的是,蘋果這個單詞在電話本中的英文排序在他的老雇主阿塔裏公司之前。但沃茲認為如果他們采用了蘋果這個名字將會有版權上的麻煩,事實證明沃茲是正確的。蘋果公司後來因此和甲殼蟲樂隊產生了長期的版權糾紛,特別是在蘋果進軍音樂領域後更加激烈。但就當時而言,采用蘋果這個名字是個非常明智的選擇。首先,它會釋放出一種簡潔而友好的信號,既有一點標新立異,又不會讓人覺得太過古怪,還帶有一點反主流文化、返璞歸真的氣息;其次,把蘋果和電腦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放在一起時,會製造一種有趣的分裂感,引人回味,如此一來,就增加了品牌的知名度。

雖說創建了自己的公司,但是沃茲並沒有馬上從惠普公司辭職,因為他可以從惠普得到穩定的經濟收入,而且他對蘋果公司的歸屬感也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每當他有新的設計成果時,總會先提供給惠普而非蘋果,盡管這些設計成果在惠普公司並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但喬布斯卻意識到,這些電路設計圖將會是蘋果公司最寶貴的核心財富。他強烈要求沃茲將所有研究成果都交給蘋果公司,他的理由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師,隻有和一個偉大的營銷人員合作,才有可能為世人所銘記。偉大的工程師是沃茲,而偉大的營銷人員當然是指他自己。就這樣,喬布斯和沃茲因設計成果所有權問題再次產生分歧。

這些分歧使喬布斯和沃茲都意識到:如果他們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不能達成一致的話,很有可能會陷入僵局,這對公司的順利發展相當不利。因此,他們需要有第三方的加入,在必要的時候來幫他們打破這種僵局。最後,喬布斯請來了他的朋友——羅納德·傑拉爾德·韋恩,並贈送給他10%的公司股份,誘使他成為蘋果公司的合夥人,剩下的股份則由喬布斯和沃茲平分。蘋果公司最初的徽標就是韋恩設計的,它的圖案是: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看書,並在邊緣環繞著威廉姆·沃爾茲沃斯的部分詩文:一個靈魂,永遠孤獨的航行在陌生的思想海洋中。可惜這個徽標使用時間不長就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