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諸子百家皆成聖(1 / 2)

陸離:“豈止是強,簡直是恐怖。以秦皇當時之勢,想要趕出眾仙宗門,簡直是妄想!”

秦國勵精圖治,經幾輩積累,底蘊漸漸充實,到了秦皇,更達到了頂點,但與仙門相比,卻有不足。仙門的底蘊根本不是秦皇所能想象的,秦國與之相比,猶如螢光與浩月。

殺神白起,軍神王翦,蒙武,張儀,王賁,章邯,蒙怡,蒙毅,李信,內史滕…

數千年的積累,正真能與仙門爭鬥的也不過也區區十幾人而已。而且,隻有殺神白起,武王王翦兩人達到玄仙修為,蒙武和張儀兩人達到三花聚頂的天仙修為,其餘幾人都是剛成就金丹達到天仙修為,章邯,王賁隻是宗師圓滿境界而已。

在眾仙門派之中,無論哪個門派都有兩三個玄仙修為的長老,天仙修為的弟子十數位,宗師,宗師大圓滿的弟子無數!而且,每一個仙派宗門都有自己的底蘊。

陣法,道兵,靈寶,護山神獸,這些才是最恐怖的!

要想攻破一個宗門,談何容易!

當然,不得不承認殺神白起,武王王翦他們都是當世人傑,千年難得一遇,或許假以時日他們成就會更高。但是此時想要稍然無聲息地攻破一個宗派,根本不會如此幹淨利索!

況且,他們怕是早就被眾仙門監視,一舉一動都會讓人察覺,一但有異動,必然牽一花而動全身。十二金銅人,三千秦國馬兵俑,它們雖然威力強大,但畢竟這些都是底牌,用在大規模的決戰上,才會有想不到的效果。

當時,仙門大小門派有十數之多!

人才難得啊!秦皇成功滅了六國,麵對仙門,他的壓力前所未有的大。麵對秦皇,眾仙比以前的氣焰更大,頤指氣使,秦皇戰戰兢兢,不敢有違。

‘畢竟班底太薄,人手不夠,又如何與千百年底蘊的仙門所比。‘秦皇歎道。

就在秦皇最艱苦地時候,八大家的拜貼,紛湧而至。

在諸候混亂的春秋之末,有著這麼一群人,他們為尋得人們安居樂業,國定安邦的至理,曆經苦難,嚐遍事態炎涼,漸漸地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主張。

於是,他們開始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使理論更加完善,更符宇宙發展之道,同時,他們兼修六藝,立誌為民造福。

這是一個思想碰撞激烈的年代,諸家爭鳴,百花齊放!

其中又以道家、儒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名家、兵家、農家八家思想影響最廣。八家表現極為活躍,一直遊走諸國之間,宣傳自己的理論和主張,他們試圖以一已之力改變諸候,來結束這個亂世。後來,他們才發現禍亂的根源不是諸候,真正的罪魂禍手,是所謂的仙人。仙人修練,基本隱於幕後,然而,任何事情都有隙可尋,隻要認真仔細,必然能找出細節。

八大家震驚萬分,由震驚變化憤怒,盡管思想和主張有所不同,八大家第一次彙聚在一起,共同商量對付仙人的對策。隻是後麵,他們悲哀的發現,諸候混戰,天下根本不能同心,要對付仙門,那是千難萬難!

不過,八大家並沒有灰心,他們一方麵潛伏,積累自身實力,另一方麵,在諸候之間尋求明主。

終於,在千年的等待中,他們看到了希望,秦皇的出現令他們欣然一喜。

八大家同時遞上名貼,並將自己的思想和治國理念附在上麵,希望能見到秦皇,共談大事。

名帖:

道家,“天法道,道法自然”,當摒除利“天命”,提倡“無為而治”。

儒家,寬已待人,仁愛守望,同時重視道德教育,個人修養,以禮待人,用社會規範約束自己的行為。

黑翟,非攻,兼愛,尚同,尚賢的思想,主張任人唯賢。

陰陽家,闡述宇宙變化。認為陰陽,有名無形。陰陽的消長變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而四時運行是陰陽的根本規律,刑政和德政則要適應四時。

……

農家,提出注重農業生產的學派,並附《神農氏》,認為經濟是百姓的根本。

在看了這些之後,秦皇名貼收入金盒,珍之如寶,同時內心極為渴望見到這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