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江行初寫(1 / 1)

當餘參加杭江鐵路通車禮歸來,未及五日,滬記者又動議組織一川康考察團赴川康考察,餘得以中央社特派員名義參加,川遊之誌得以償遂,不勝忻忭。竊嚐以為不出遊,不足以見我國之偉大與可愛,譬如家藏寶物,必須常摩娑觀賞而後能知其珍貴所在,起其眷戀之情也。世多不先看國內而漫遊國外者,結果於人甚明,於己甚昧,欲求有補時艱,難已!不學無術如餘,此次被派入川,無異濫竽充數,若雲考察,實愧不敢承,隻欲聊借遊覽,增廣聞見,並藉以明了我國內地情形耳。

二十三年一月六月晚七時許,川遊同人在上海新聞報館開會,到顧執中(《申報》代表)、章先梅、陸詒(《新聞報》代表)、唐惠平(國聞社代表)及予。決定組織規程及遊曆程序等項,並定即夜一時,上四川民生實業公司之永年輪,約於二馬路外灘相候,同坐小汽船過江,至浦東上輪,後臨時又加入王開照相館派來之王振寰君,吾人既準時過渡上輪,住特等艙,布置極為雅潔。俟送別之人先後離輪,乃即覓睡鄉,以息數日來之疲瘁。昧爽,出吳淞口,風浪甚大,船身震撼,迨予從夢中驚醒,始知已至通州矣。在大菜間用早餐時,經理謝薩生君前來周旋,據雲永年輪為意大利工程師設計,去年十月間始重新改造,整潔華美,為川輪冠,前中國科學社社員赴川開會時所乘之“民貴”號,大較永年等,但不及永年之設備周到也。永年輪因與意方契約未滿,故仍懸意旗,但民生公司亦僅此一船懸意旗也。船長意人,另有意兵十五人,藉資保護客商之安全。船行速度,每小時平均為四公裏,若自重慶東下,下水流急,隻須一星期可到滬,現因冬令水落,故僅至宜昌為止,須另改船入川,預計達宜昌,至少亦須九日也。民生公司共有船二十六隻,現上海宜昌間,隻三隻行駛耳。船上搭客及載貨,均不甚多,因長江方麵,有三公司之輪隻,開航有定期,客商以為便而趨之,本輪因無定期,故營業不無影響也。

七日夜雪,八日晨雪止,大霧,汽笛鳴不已。船至距南京四十裏許,霧大不能行。予臥聞輪役掃雪聲,起見紅日自地麵冉冉升,江麵白霧迷漫,片片風帆自霧中行,忽隱忽現,有時水天一色,遠處帆影,幾欲淩白雲而上天矣,白鷗無數,回翔波麵,日色由紅而白,射江中閃萬點金光,如錦鱗翻騰,奇趣橫溢。兩岸白雲皚皚,覆沙沒草,樹影迷離,疏密有致,農家三五,初起炊煙,遠處之山橫白霧若玉帶然,須臾而鍾山現其真麵目,淡淡曉妝,倍覺可愛。惜餘非倪雲林,不然,此一幅雲山蒼蒼江水泱泱之畫,必足以價重雞林,使藝人陶醉也。予獨在甲板上默賞約半小時之久,時同人均在睡鄉。迨日高三丈,船複啟碇,十二時許,始抵南京。

一月八日傍午,開赴四川之永年輪,甫抵南京,泊煤炭港,有小劃船載運川子彈來,共數百箱之多,一時邪許之聲大作。午後一時,浦口方麵有平滬通車載火車二十一節置輪渡上過江,船身甚長,火車作三行並列,每列七節,初橫行江麵,次乃徐徐泊煤炭港,過鐵橋上岸,載車之渡輪,船身有“長江”二字。三時許,複有平滬車自下關開赴浦口,仍用該渡輪過江,於以想見我國交通事業之進步。

迄下午六時,船始啟碇離京,黑夜漫漫中,兼程而進。燈下枯坐無俚,取四川地圖研索之,同時自篋中取出杜詩,擬繪一杜甫由洛入陝,由陝入川,及其在川行蹤,後複由川出峽下湘嶽之曆程圖。以解岑寂。自覺頗為有趣。可供有誌於文學及史地沿革者作參考。夜十二時始臥,風聲水聲,與機輪軋軋聲,打成一片,聒耳難眠,念此時當過皖境矣。予祖籍姑熟,“謝青山李白樓”,早歲均已酣遊,此次唯在夢魂中仿佛遇之耳。

蕪湖已於深夜時經過,九日曉,過池州(即貴池縣),弱冠時,執教鞭於該地省立五職中學,青溪、齊山、杏花村、文選樓等處,給予之印象極深。十一時到安慶,見二龍山(大龍眠小龍眠)積雪如畫,迎江塔高聳入雲,縱眺久之。嗣乃進艙,繼續昨夜未完之工作。洎乎暮靄蒼茫,船入贛境,由馬當山進至小孤山,小孤奇峰聳秀,略似當塗之東梁山,而山容整峭,則遠過之。山腰山頂,均有寺宇,江水漲時,全山為水圍繞,一如鎮江之焦山,今屆冬令,潮涸山枯,已獨依北岸矗立矣。次過彭澤縣,縣址三麵倚山,一麵臨水,山頭雉堞,宛若遊龍,攀援而上,於以見古人防禦法之笨拙也。唯吾人今日過此,驀憶不折腰之陶令,其流風遺韻,彌足興吾人之懷思焉。

計自京啟碇以來,沿途未停,乘風破浪,速度倍增。十日又遇風,叩之船員,知昨夜已過九江,今日午刻十二時至一時間可抵漢口矣。蜀雲在望,實行遊覽川康之時期與目的地,日益迫近,吾人心境中大有希望即在目前,若不勝其忻慰之狀態者。顧章陸三君,且在大菜間中,載歌載舞,權借方丈之地,作演習舞蹈之場,惜座無音樂與舞女,未免有“無聲無色”之歎!

正午十二時抵漢口,“江行初寫”稿,至此告一段落,以下將開始自漢赴川之途中記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