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迷上了麥田(3 / 3)

收割的時間大約要十來天,小諾爾曼天天都要到麥田裏去,田裏的景象使他越來越著迷。他開始更加仔細地觀察收割機的工作情況了。蒸汽機上巨大的鐵飛輪飛快地旋轉著,是那樣有力,那樣不可抗拒。一條又寬又厚的皮帶隨著它的轉動,帶動了打麥機,把碾下來的麥殼吹成一堆一堆的,金燦燦的麥粒轉眼間就裝滿了一麻袋。吊臂又把一麻袋一麻袋的麥子裝上拖車。他自然看不明白,但他總是要尋根究底,也不管祖父忙不忙,拉著祖父問這問那,提出許多有意思的問題。祖父非常欣賞孫子的好奇心,總是放下手中的活計,隨著小孫子走到機器跟前,講這是幹什麼用的,那又是怎樣轉動的。小諾爾曼不管聽沒聽明白,總是眯著眼睛仔細聽,樂嗬嗬地看著機器飛快地運轉。

收獲很快就結束了。為了慶賀豐收,人們搞了一次更加豐盛而輕鬆愉快的晚宴。人們喝著酒,唱著歌,有時候跳起民族舞蹈。孩子們更是樂不可支,活蹦亂跳,隨便吃著好吃的東西,自由自在地玩耍嬉鬧。人們在這個晚上,盡情歡樂,直到深夜才各回各家。

人們在歡樂之餘,也都有些隱憂,特別是老納爾斯和其他老人們,在餐桌上不時抽起煙鬥,坐在那裏沉思。看著年輕人歡樂地說笑,有時會露出一絲笑容,但一閃就過去了。原來,這幾年燕麥的收成很好,但小麥的收成卻一年不如一年。小諾爾曼當然不會注意祖父的神色,隻是在聽叔叔阿姨唱歌時,隱約聽到他們唱到燕麥如何如何,卻不唱小麥。他弄不明白,明明小麥能做麵包,是人們的必需品,而燕麥隻能喂牲口,做飼料。這支古老歌曲為什麼隻唱燕麥而不唱小麥呢?後來祖父告訴他:過去這裏全種小麥,年複一年,好像是土壤的養分都用盡了。現在這裏的土地似乎失去了小麥生長所需要的什麼東西。所以小麥長勢一年不如一年。但究竟失去了什麼呢?這個謎底誰也解不開。小諾爾曼聽了祖父的一番話,心裏就想,土地失去了東西,要把這種東西還給土地。

不久,當他們在收獲胡蘿卜,蕪菁、防風根和土豆的時候,小諾爾曼又想到了土地,想到小麥和燕麥。他想,假如在田地裏有足夠的灌木叢燒後的餘灰,是否會使小麥比原來長得好些呢,因為他有了上次在菜地裏點火燒灌木叢枝的經驗。他大膽地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祖父,祖父一麵聽一麵不斷地點頭,表示對他的想法頗為讚賞。這使小諾爾曼受到鼓勵,心思就更在麥田上用功夫了。

小諾爾曼是個勇於實踐的孩子,自從他的想法得到祖父的讚許以後,他就趁祖父和父親維修機器和農具不在他們身邊的時候,而是自己行動了。他在家裏找到了一條2米長的繩子,獨自來到河邊。在河岸的灌木叢中,去揀枯幹的樹枝,捆成一小捆,背在肩上,沿著崎嶇的羊腸小道,奔向麥田,把他揀來的灌木樹枝一堆一堆地放在麥田裏。他還很小,每次他隻能背那麼一點點,放在一大片麥田裏絲毫不起眼。但是他心裏有個信念,他盼望著這些樹枝燒成灰以後,一定能使小麥長得壯實。祖父看到小孫子弄來的那一小捆一小捆樹枝,心裏明知道是太少了,是不會起什麼作用的,但是孩子的這種精神和幹勁真是太可貴了,不禁大大誇獎了一番,心裏更是美滋滋的,因為家裏出了這樣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小諾爾曼每次去揀灌木樹枝,都弄得滿身滿臉泥土,衣服有時候被劃出大口子,臉上也有時被劃出血痕。媽媽看著非常心疼,就摟過兒子,一邊為他拍掉身上的泥土一邊說:“孩子,這都是大人們的事,你弄那麼一點點也不頂什麼事兒,可別再去了,你願意幹活的話,在家裏幫媽媽洗衣服不也挺好嗎?”老納爾斯聽到兒媳的話,立刻走過來,輕聲對兒媳說:“小諾姆是個有心計的孩子,他去揀樹枝,是件好事,我認為還真是難得呢!你不要製止他,這是鍛煉,這是成長所必需的。”祖父不同意兒媳的溺愛,非常支持小諾姆在生活中經受磨煉。由此小諾姆更加熱愛爺爺,更願意和爺爺在一起,更願意聽爺爺的話。

整個夏秋兩季,小諾爾曼大都在麥田裏、在菜地裏、在果園裏活動。風吹日曬,臉蛋變得又黑又紅,長高了不少,也結實了許多。光陰荏苒,轉眼冬天來了,學校又開學了。小諾爾曼又帶了奶奶準備的三明治和鹹肉,和村子裏的孩子們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了。教室裏坐滿了學生,而且又增加了一些新同學。教師還是那位和藹可親的女老師,她還是那樣熱心地教大一點的孩子讀課文,手把手地教小一點的孩子寫字母。小諾爾曼長了一歲,大了不少,他已經不是學校裏最小和最矮的孩子了。放學的路上,他也不用排在隊伍的最中間了。他愛排在稍後一些,有時還能照顧一下更小的孩子。現在要是再下雪的話,他也知道在放學的路上應該怎樣做了,就更不用表姐再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