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鬥千裏,矢盡道窮,士張空弮,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
——《漢書·李廣傳》
李陵兵敗之處距邊塞隻有一百餘裏,邊塞將領將此事報告到朝廷。
武帝本希望李陵能戰死沙場,以揚威名,便召喚李陵母親和妻子,讓術士看其相。術士說,李陵不會戰死,武帝很失望。
後聞李陵投降了匈奴,武帝非常氣憤,責問李陵舊部陳步樂,陳步樂自殺。
滿朝文武都說李陵有罪。
獨有太史令不語。武帝問之,司馬遷激揚地說:
“李陵對父母孝順,對士人講信義,常奮不顧身,赴國家為難,這正是他平時的誌願所在,頗有國士的風範。
“如今出征偶然不幸失敗,那些保全了自身性命和妻子兒女的臣子就跟著捏造他的短處,實在令人痛心!況且李陵率領不到五千步兵,深入滿是戰馬的匈奴腹地,抵擋數萬敵軍;匈奴被打得連救死扶傷都顧不過來,將全國所有能拉弓箭的人全部調來圍攻李陵。
“李陵率部轉戰千裏,箭矢用盡,無路可走,將士們手拿著沒有箭的空弩機,冒著敵人鋒利的槍尖刀刃,仍然麵向北方拚死力戰,能夠得到部下這樣的拚死效力,即使是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
“李陵雖然兵敗,但他對匈奴的打擊也足以使他名揚天下了。李陵之所以沒有死節,當是想找機會報效國家。”
一番義正辭嚴的評論,令武帝大為光火,覺得自己很沒麵子。
當初,皇上派愛妃之兄、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命李陵援助李廣利,等到李陵與單於交戰,而李廣利功勞少。武帝認為司馬遷是在詆毀李廣利,為李陵開脫,就下令將司馬遷處以腐刑(一種閹割生殖器的刑法)。
事後武帝倒是後悔沒給李陵派救援,沉痛地說:
“應當在李陵率軍出塞時,再讓強弩將軍路博德前去接應;而我預先就下詔書,使老將路博德生出奸詐之心,不肯接應李陵,使其全軍覆沒。”
於是,派使臣對逃脫回來的李陵餘部進行慰勞賞賜。
李陵在匈奴一年有餘,漢武帝派遣因杅將軍公孫敖率軍隊深入匈奴迎接李陵。
公孫敖無功而返,說:“捉到一個活口,他說李陵在匈奴教導訓練單於的士兵,用來防備漢軍,所以我才沒有收獲。”
武帝聽後,異常憤怒,下令誅殺李陵家族,其母親、弟弟、妻子都被處死。
自此隴西士大夫都以李氏為愧,李氏的名聲由此敗落了。
後來,武帝派遣使者出使匈奴,李陵責問使者說:
“我為漢率領步兵五千人橫掃匈奴,拚死奮戰,力竭而敗,有什麼對不起漢室的,要殺我全家?”
使者解釋道:“皇上聽說你幫匈奴訓練士兵。”
李陵急辯:“那是李緒,不是我。”
李緒原本是漢朝的戍邊都尉,屯居在奚侯城。
匈奴進攻的時候,李緒投降了匈奴,單於以賓客接待李緒,常坐位於李陵之上。
李陵痛恨其家族因李緒而被武帝誅殺,便派人刺殺了李緒。
大閼氏聞之,要殺死李陵,單於將李陵藏匿於北方,等大閼氏死後才把李陵放回來了。
匈奴單於得到李陵後,因李家世代為將的聲望,以及與之交戰時李陵英勇的表現,對他非常佩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陵,並加以重用,封為右校王。
武帝死,漢昭帝即位後,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
他倆與李陵的交情非常好,便派李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去匈奴召回李陵。
任立政到了匈奴,單於擺設酒席賞賜漢朝使者。
李陵、衛律(原漢朝降使)都坐在兩旁。
任立政一行人見到李陵,不能私自說話,就用目光注視李陵,比劃刀環和足來暗喻李陵可以歸還漢朝了。
後來李陵、衛律都用牛肉和酒慰勞使者。
這時,他倆都穿著胡服,紮一撮發髻。
任立政大聲道:“漢朝已經大赦天下,國家安樂,陛下富比春秋,主上年少,任用霍子孟(霍光)、上官少叔(上官桀)執政。”
他想以此言打動李陵。
李陵先沉默不應,後又扶著自己奇異的頭發說:“我已經是胡人了!”
又過了一會,衛律起身更衣,任立政乘機告之:
“哎!少卿辛苦了!霍子孟、上官少叔問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