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西方現代造型藝術並不強調美,而西方現代技術產品卻很注重美觀,這是為什麼?
李:這裏有語言上的問題,也有複雜的社會心理問題,恐怕不是用簡單幾句話能說清楚的。
美的觀念隨著時代而變化,我們現在認為美的東西,100年前的人可能認為是醜的。看慣了太師椅的人,看現代的沙發可能並不認為美。你所說的現代造型藝術,大概是說專為觀賞而創作的純藝術吧?它的確表現醜的東西,而現代實用藝術即物質產品並不表現醜。因為純藝術要表現現代人對異化了的世界的感受,這種表現需要醜。在物質生活方麵,並不需要那種扭曲的東西,但這種產品的造型、線條、色彩也和上述表現醜的現代藝術有形式上的相通、聯係,這問題很複雜,需要專門來講,這裏不談了。
現代藝術作品理知成分是很重的。但這種理知既不等於概念的認識,又不同於古典藝術中的那種理解和想象,而是直接呈現在感知中的某種哲理性的體會、領悟等。所以不單純是個情感問題,這幾年我強調藝術的情感性,是針對過去的嚴重忽視而言的,但現在好些文章一講到藝術,好像就隻是表現情感,這就未免太簡單化了。又例如,我過去說過,西方藝術重再現,東方藝術重表現;再現重理知,而表現重感情。現在這種說法似乎非常流行,有人甚至以此來作為中西文藝的差別的根本關鍵,這又未免太簡單化了。
現代藝術的發展之所以突破古典傳統,不強調所謂“美”,並有某種抽象性的要求,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它要求表現極為廣闊的、非有限的具體圖景所能代表、概括的東西。60年代初我就說過,大型紀念雕塑不能再搞寫實的了,因為它需要概括的東西更大、更多了,決不是某些寫實形象所能勝任的。它要求一種哲理性的巨大概括,才能具有時代感的特征。例如走向未來、征服宇宙,並不是用火箭就可以充分表現出來的,更不用說用些著古裝或現代裝的仕女、英雄了。
問:當前,技術美學的研究工作應從哪方麵入手?
李:技術美學的研究應該與工業生產和設計的合理化聯係起來,在產品功能的考慮和結構的設計上如何運用美學的規律,這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
在具體做法上可以抓兩方麵的工作:
一方麵翻譯介紹,可以采取綜合性或專題性介紹(或編譯)國外技術美學的研究成果。要善於充分利用國外已有成果。
另一方麵要與工程技術人員、工業設計人員相結合,自覺地運用形式規律去搞結構和工業的合理化。首先可以圍繞產品的設計,以後再深入到生產中進一步解決工藝過程的合理化問題。一部機器的設計如何能提高它的使用效率,便有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適應性的問題。機器廠房和環境的設計,有工程心理學、勞動心理學的問題。這些問題恰恰又是與美學問題密切相關的。此外,在生產的組織和社會化方麵,也有如何運用美學規律(如韻律、節奏)的問題。搞現代化,不但要避免工業汙染、生態平衡被破壞的問題,而且也要注意防止將來產生西方工業社會所出現的一些社會病態和身心病態。
技術美學搞好了,會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這樣,技術美學就會鵬程萬裏,大有希望。
(198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