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3 / 3)

黨員、幹部隊伍的先進和純潔,是黨的執政能力的基礎和依托。始終把保持純潔性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目標和抓手,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我們的隊伍才能永葆生機活力,我們的黨才能始終引領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

(《人民日報》2012年1月16日第1版)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

保持作風純潔,密切血肉聯係

—四論學習胡錦濤在十七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講話

作風是一個政黨的形象,它反映著黨員和領導幹部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體現了政治素質、個人品德和精神境界。十七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胡錦濤同誌強調要“大力保持黨員、幹部作風純潔”。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作風純潔是黨的純潔性的具體體現,必須將作風純潔作為衡量和檢驗黨的純潔性最直接最現實的標準。

執政黨的作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回望90年光輝曆程,純潔的作風是我們黨始終能得人心、聚民力的重要原因。井岡山時期,“紅米飯,南瓜湯,挖野菜,也當糧”,黨的領導同誌也是一身補丁、一雙草鞋;延安時期,毛澤東革除迎來送往的“官場”禮節,“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新中國成立後,從焦裕祿到楊善洲,從雷鋒到郭明義,無數黨員、幹部以優良作風造福於民、取信於民。無論是密切聯係群眾,還是理論聯係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無不體現著黨的純潔性,是我們永遠不能丟的傳家寶。

保持作風純潔,核心問題是強化宗旨意識,密切黨同人民的血肉聯係。“密切聯係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的偉大事業,失去密切聯係群眾的作風,就會失去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一切工作將無從談起。

當前,還有少數黨員、幹部作風不正,宗旨意識淡薄,對群眾利益漠不關心,對群眾疾苦麻木不仁,不敢碰矛盾、不去著力解決問題。社會轉型期,群眾對自身利益更自覺、更敏感,黨員幹部麵臨的壓力更大、誘惑更多,保持作風純潔,是我們能否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鞏固執政地位、實現執政使命的關鍵。

保持作風純潔,群眾路線是“指南針”。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如何更好地走進群眾、走進基層?思想意識多元多變,如何增進黨群、幹群互信和共識?利益博弈日趨加劇,如何協調不同關切和訴求?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把握好群眾路線這個根本遵循,了解實情察民意,加強溝通聽民聲,辦事公道聚民心。

保持作風純潔,群眾利益是“試金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作風純潔的基本要求。做決策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站在人民立場上、從群眾利益出發;幹工作時問一問,自己是不是在為人民謀利益,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才是群眾期盼的純潔作風。

黨員、幹部隻有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才能保持作風純潔,加強黨群幹群關係。要堅持奮發向上、百折不撓的精神,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作風。要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尤其要正確對待各方麵批評意見,堅決反對壓製批評甚至打擊報複的行為。

當前,改革發展任務繁重,無論是抓住發展關鍵期的機遇,還是應對矛盾凸顯期的挑戰,都迫切要求黨員、幹部保持作風純潔、密切血肉聯係,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這樣,黨的宗旨才能得到最切實的體現,國家才能獲得最持久的發展動力。

(《人民日報》2012年1月18日第1版)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

保持清正廉潔,恪守為政底線

—五論學習胡錦濤在十七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講話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是共產黨人的做人之本;潔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領導幹部的從政之基。

胡錦濤同誌在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高度,從應對新形勢下黨麵臨的風險和挑戰出發,強調保持黨的純潔性,必須大力保持黨員、幹部清正廉潔。這一重要論斷旗幟鮮明地指出了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著力點,一以貫之地體現了我們黨反對腐敗的決心與信心,是對各級黨委、政府和紀檢監察機關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部署,更是在新形勢下保持黨的純潔性先進性的嚴肅要求。

黨的純潔性同一切腐敗現象是根本對立的。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生命根基和本質要求。消極腐敗現象與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水火不容,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願背道而馳,嚴重損害了黨的純潔性。一些國家和政權垮台的事實也反複證明,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治理,就會喪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就有亡黨亡國的危險。

清正廉潔是保持黨的純潔性的基本要求。從保持黨的純潔性的高度來看,我們黨經受考驗、化解危險,最根本的是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就要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正因如此,在90多年來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防止和反對黨員幹部腐化變質,始終注意保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當前,我們黨員幹部隊伍的主流是好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但也要看到所麵臨的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有的黨員幹部為政不廉,無視廉潔自律要求,少數人利用職權謀取非法利益,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依然易發多發,黨員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問題仍然嚴重。當前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呈現出成效明顯和問題突出並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敗現象易發多發並存、群眾對反腐敗期望值不斷上升和腐敗現象短期內難以根治並存的總體態勢,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

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是保持黨的純潔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要守住清正廉潔的底線,保持黨的純潔性,必須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經常對照這些規定進行自查,凡是規定不準做的事項絕對不能做,在任何情況下都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做到一塵不染、一身正氣;必須堅決查辦腐敗案件,健全及時揭露腐敗機製,加大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的力度,努力遏製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勢頭;必須加強警示教育,通過加強案件剖析和案件通報工作,使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政者,正也”。恪守清正廉潔的為政底線,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必須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紮實抓好各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又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定信心、紮實工作,不斷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

(《人民日報》2012年1月19日第1版)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

強化監督紀律,築牢反腐防線

—六論學習胡錦濤在十七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講話

嚴格的監督和嚴明的紀律曆來是我們黨的優勢。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誌就根據曆史經驗指出:“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胡錦濤同誌從防止黨員幹部腐化變質、維護黨的純潔性的高度,再次重申了監督和紀律的極端重要性。

對於一個擁有8000萬黨員的大黨來說,嚴格的監督和嚴明的紀律是維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力保證。如果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認真貫徹執行,我們黨就不可能有統一的意誌,不可能有戰鬥力;如果對中央三令五申的禁令和規章置若罔聞,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們這個黨就會被搞散,甚至喪失執政能力。

黨的紀律不允許任何特權和腐敗的存在。堅決懲治腐敗,就要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嚴格遵守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對違反紀律的行為必須嚴肅處理,堅決改變有的地方、部門和單位執行紀律失之於軟、失之於寬的狀況。隻有做到紀律麵前人人平等、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以權謀私、違紀違法等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被鏟除。

腐敗的本質是權錢交易,對權力進行有效監督,是反腐倡廉建設的核心內容。作為領導全國人民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我們黨掌握著管理國家的權力。能否對權力加以有效的監督,直接關係黨的形象和威信,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近年來,一些消極腐敗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有的甚至日趨嚴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權力的製約和監督沒有跟上。

因此,築牢反腐防線,不僅要有嚴明的紀律,同時要有嚴格的監督,做到權力行使到哪裏,監督就跟進到哪裏,讓監督始終與權力同行,防止人民賦予的權力崗位化、崗位形成的權力個人化、個人掌握的權力商品化,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也是黨內監督的基礎。沒有廣泛的黨內民主,就不可能有健全的黨內監督與製約。築牢反腐防線,就要強化黨內民主監督,加強普通黨員對黨員幹部的監督,加強黨員幹部對領導幹部和領導班子的監督,加強領導班子成員對第一把手的監督和領導班子內部監督,防止由少數人專斷所導致的腐敗。

公開是監督的前提,知情是監督的保證。築牢反腐防線,就要推進黨務公開,讓黨員、群眾全麵了解和有序參與黨內事務,明確權力邊界,規範權力行為,防止權力濫用,確保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

輿論監督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徑。健全監督機製,不僅要強化自上而下、左右製約的監督,還要發揮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加強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築牢反腐防線,就要教育廣大黨員、幹部正確對待輿論監督、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創造條件、拓寬渠道方便群眾監督,培植反腐敗鬥爭的深厚基礎。

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跳出曆史周期律”,再到《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90年來,監督和紀律始終是我們黨的製勝法寶。大力加強監督和嚴明紀律,更好地築牢反腐防線,我們黨一定能夠解決好防腐拒變的曆史性課題,以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人民日報》2012年1月20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