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講 大力保持黨員幹部作風純潔(2 / 3)

第五,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政績觀。有的明哲保身、患得患失,在原則問題上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處世哲學,不開展批評,不讓人批評,甚至壓製批評。有的作風飄浮、工作不實,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滿足於一般號召,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調研蜻蜓點水,身子沉不下去,對實際情況不甚了了。一些領導幹部隻看重自己的“政績”,輕視百姓疾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不從當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亂鋪攤子、亂上項目,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危害群眾生計,甚至殃及子孫後代。

第六,紀律觀念淡薄。有的領導幹部自恃地位特殊,把自己和普通黨員、幹部、群眾區別對待,放鬆對自己的紀律約束,甚至公然淩駕於黨紀國法之上。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領導幹部對中央決策部署和政策規定采取實用主義態度,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貪圖享受、奢侈浪費,追求低級趣味,熱衷於個人享樂,大吃大喝,大手大腳,鋪張浪費。比如,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喪失黨性原則,收受現金,犯重婚罪,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最後被開除黨籍,受到法律追究。

這些情況麵廣量大,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正如胡錦濤指出的,這些問題的存在,對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對領導幹部自身成長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黨的純潔性就會削弱,黨的各項戰略部署就難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就難以順利實現。

三、準確把握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作風建設的

基本要求

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根本的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牢把握住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這個重點。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最根本的目的是,使我們黨始終得到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使我們黨更好地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是我們黨90多年奮鬥的基本經驗,體現了我們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也反映了我們黨對世界其他政黨興衰規律的思考。隻有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才能使我們黨始終立於不敗之地,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在強調大力弘揚理論聯係實際、密切聯係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同時,抓住當前黨的作風建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係統闡述“四個大興”,提出了許多針對性很強的新思路新要求新舉措。當前,保持黨的純潔,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大力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大興密切聯係群眾、求真務實、艱苦奮鬥、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下大氣力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突出問題,切實抓出明顯成效,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形成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力量。

1.大興密切聯係群眾之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係。密切聯係群眾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是實現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前提條件。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隻有充分發揮密切聯係群眾這個最大的政治優勢,才能無往而不勝。為此,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定不移依靠群眾,適應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工作,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健全服務群眾、聯係群眾、維護群眾利益等機製製度。當前,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等方麵的利益問題日益成為群眾關注的熱點,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企業改製、環境汙染、安全生產等方麵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明顯突出。一些部門、一些行業、一些幹部在工作中,沒有優先考慮群眾利益,而是把本部門、本單位甚至個人利益擺在第一位,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的行為時有發生,與民爭利、中飽私囊。還有的黨員領導幹部高高在上、脫離群眾,對群眾的安危冷暖漠不關心,鋪張浪費、勞民傷財,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甚至肆意欺壓群眾。如果不及時糾正這些問題,就會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影響黨群幹群關係,甚至激化社會矛盾。各級領導幹部要按照四中全會要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作決策、定政策要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和承受能力,統籌協調各方麵利益關係,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要認真落實中央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醫療、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企業改製、征地拆遷、涉農利益、涉法涉訴等方麵的突出問題。要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堅持定期下訪、定期接待群眾上訪、經常閱處群眾來信,注重分析網絡輿情,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製,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合理訴求,切實維護群眾權益。

2.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曆史檢驗的實績。求真務實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政治品格。黨的十七大對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重大決策和部署,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關鍵是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狠抓工作落實。為此,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把求真務實貫徹到治黨治國各個方麵各個環節,真正做到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強調要建立健全工作責任製,營造求真務實的良好氛圍,使黨員幹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幹事業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上,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麵不斷取得實效。各級領導幹部要按照四中全會要求,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恪盡職守、紮實工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貢獻。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按客觀規律辦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國家產業政策製定發展規劃和實施建設項目,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釣譽的“政績工程”。要從領導機關做起,大力整治文風會風,提倡開短會、講短話、講管用的話,力戒空話套話。文風會風反映黨風政風,反映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反映領導機關的工作質量和水平。要嚴格會議審批,控製會議規格、數量、會期、經費,改進會議形式,簡化會議程序,提高會議效率,降低會議成本。要嚴格控製文件規格,壓縮文件篇幅,提高文件質量,規範和精簡內部刊物。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嚴格控製發文數量和範圍,嚴格控製會議數量、經費、規模。大力清理檢查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切實解決節慶剪彩活動過多過濫問題,進一步改進各級領導幹部活動報道。

3.大興艱苦奮鬥之風,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凝聚人心、戰勝困難的強大力量。無論我國經濟發展到什麼水平、物質條件改善到什麼程度,艱苦奮鬥的好傳統都不能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一些黨員幹部認為,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已經不合時宜。這種錯誤觀念不僅助長社會上的奢靡之氣,而且會嚴重敗壞黨風和政風。為此,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全黨要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為人民利益不懈奮鬥,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四中全會要求,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觀念,嚴格執行財經製度和經濟工作紀律,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若幹問題的通知》(中辦發〔2009〕11號)精神,進一步壓縮辦公經費,建設節約型機關,把有限資金和資源更多用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要認真貫徹執行《關於堅決製止公款出國(境)旅遊的通知》以及改進公務接待的有關規定,嚴格控製出國(境)團組數量和規模,從嚴控製樓堂館所建設,嚴禁超預算超標準裝修辦公用房,嚴禁為領導幹部違反規定購買、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車,堅決製止鋪張浪費、奢靡享樂。各級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自覺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良好風氣,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團結奮鬥、共克時艱。要堅決糾正違背求真務實精神的現象。要紮實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增強幹部的黨性和事業心、責任感;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堅持理論聯係實際,堅持在實踐中提高思想水平、增強業務能力;督促領導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切實按照客觀規律謀劃發展。加大治懶治庸力度,健全幹部管理工作機製,強化幹部日常管理,完善日常考核,做到獎懲分明、獎勤罰懶;要健全促進科學發展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機製,強化考核結果運用。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監督檢查,對懶庸方麵存在的典型問題及時進行糾正處理;對作風飄浮、敷衍塞責引發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損失的,對弄虛作假、虛報浮誇的,必須嚴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