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弟言家中子弟,無不謙者,此卻未然。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謹慎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諺雲:“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非必錦衣玉食,動手打人,而後謂之驕傲也。但使誌得意滿,毫無畏忌,開口議人短長,即是極驕傲耳。餘正月初四日信中,言戒驕字,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望弟弟常猛省,並戒子弟也。

——曾國藩《家書》

白話

弟弟說家裏子弟,沒有不謙和的,這並非如此。凡屬因為懼怕別人而不敢妄加議論別人的,屬於謹慎謙和的人。凡屬喜歡諷刺批評別人短處的人,屬於驕傲的人。諺語說:“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不是一定要錦衣玉食,動手打人,才叫驕傲。就是自己感到得誌,感到滿意,沒有畏忌,開口議人短長,便叫極驕極傲了。

我正月初四日信裏,說了戒驕字,要以不輕易非議笑譏笑別人為第一要義。希望弟弟常常猛省,並且告誡子弟。

家訓史話

曾國藩曾說:“天地間惟謙虛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凡動口動筆,厭人之俗,嫌人之鄙,議人之短,發人之覆,皆驕也。無論所指未必果當,即使一一切當,已為天道所不許。”《禮記》有言:“ 禮,不妄說人,不辭費”。意思是所謂禮貌,就是不要隨便議論人,說話不羅索。一旦失去禮,就是失去“誠敬”,就是驕傲。

楊榮是明朝是有為的大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官至首輔。因居地所處,時人稱為“東楊”。他性警敏通達,善於察言觀色,謀而能斷,老成持重,尤其擅長謀劃邊防事務。然而由於其恃才自傲,難容他人之過,與同事常有過節,並且還經常接受邊將的饋贈,因此往往遭人議論。

楊榮以才識見長,做事果斷,精通邊防事務,曾隨朱棣遠征蒙古,但生活作風比較奢侈,邊疆的將官經常向他行賄。朱瞻基知道後,私下召見楊士奇,問他對此有何看法。楊士奇認為對於邊防事務,楊榮比自己精通,所以不要因小過怪罪他。朱瞻基微笑著反駁說,你還為他辯解,他可是經常在我麵前指責你的短處。楊士奇馬上說:“願陛下以曲容臣者容榮。”明確懇求皇帝以對待自己的寬厚態度對待楊榮。不久楊榮得知了這一消息,非常慚愧,自此兩人便建立起親密無間的友誼,關係甚為融洽。

古訓今鑒

津津樂道於人家的短處,就是在誇耀自己的長處,更是傲慢的行為。如果不是因為有楊士奇謙誠的品行,就不會有“三楊開泰”的清明環境。楊士奇持禮相待,清楚得看到楊榮的長處,與他平時謹言慎行的品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