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冠帽尊貴 放置有序(1 / 1)

原文

冠帽乃元服最尊。今或有下賤無知之人,將冠帽置之靴襪一處,最不合禮。滿洲從來舊規,亦最忌此。

——愛新覺羅·玄燁《庭訓格言》

白話

冠帽是頭部服飾中最尊貴者。現今有一些下賤無知之人,把冠帽和鞋襪放在一起,是最不合禮儀的行為。按照我們滿族自古以來的舊規矩,也是最忌諱這樣做的。

家訓史話

帽子和靴襪不可放置在一起,這是傳統的“禮”和滿族的舊規所規定了的,康熙在諸如此類小事上特別講究,正是為了宣揚和實行上下有別、尊卑有禮的封建等級觀念,以此作為王權統治的基礎。

衣冠服飾在封建社會是地位的象征,天子、諸侯,士大夫,平民百姓,各有專門服飾,如果下級穿上級的服裝,那就是犯上的行為,連衣服的顏色都有規定,比如皇帝穿的是“黃袍”,而老百姓隻能穿“褐衣”。

“儒服”對於儒者來說,是一種學派身份的外在標誌,“一種個人身份在某種程度上是由社會群體或是一個人歸屬或希望歸屬的那個群體的成規所構成的”。對於儒者來說,儒服是儒者群體成規最外在、最顯著的標誌,這裏麵蘊含著講仁義禮樂、救世愛民等儒家倫理規範和文化意義,穿儒服就意味著自身不同於其他學派和俗世眾人,而要自覺的履行弘道的責任。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在麵對穿儒服的人時,就要以儒家標榜的規則和理念為參考去要求或者希望他們。

孔老夫子對禮節如此看重,康熙帝對禮儀細節特別講究,其用意完全一樣。

古訓今鑒

如今衣冠服帽雖然早已不象征地位了,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穿衣打扮,不必考慮是否犯上,但衣冠鞋襪放置有序是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