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赤兔之死(1 / 2)

2025年是黑暗與光明交織的一年。

仲夏夜來臨之際,整個世界都籠罩在一片灰色當中。

從紐約到倫敦,股票交易所都在經曆著恐慌和拋售,人們不約而同想到了一百年前那場引發了世界大戰的股災和蕭條。

生產相對過剩引發的經濟危機席卷了世界,經典的倒牛奶和挖煤太多買不起煤的灰色笑話每天都在上演。

華美歐都在努力支撐,等待有一個先倒下讓另外兩家飽食而餐,然而誰都不希望這個犧牲品是自己。

三十五年前的那個犧牲品此時正蜷縮在北方,用孱弱的身軀,告訴整個世界當祭品的後果。

既然誰都不願意主動去死幸福別人,那麼席卷整個世界的戰爭,似乎已經成為轉移矛盾和消耗過剩產能最好的方法。

然而或許是宿命,或許是人類最後的理智,這一切在仲夏夜之後發生了改變——一場技術爆炸和科技革命帶來了新的發展點,將這場可能席卷整個世界的火藥桶的引信延長。

7月,各個學校開始發放三防手冊,同時各國開始控製私家車油品供應,糧食管製,防空演練每天都讓城市上空充滿了喧囂。

然而月末,一個消息傳來:華美兩國幾乎同時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

而與此同時,德國沒等來水晶之夜,卻公投改名為德意誌斯坦,犧牲品顯然已經確定,老歐洲的屍體將給兩國帶來至少三十年的飽餐。

就在人們震驚的時候,一個又一個消息傳出:新型電池、量子計算機、常溫標況超導材料、乙肝治愈、抗癌疫苗、艾滋病治療技術、反物質獲取、曲率引擎技術論證、量子疊加態生物記憶複製技術……

那些曾經在科幻故事中看到的,那些聽過的,那些幻想過的技術在半年之內接連不斷地出現在這個世界。

正如計算機技術和核彈讓人類享受了半個世紀的發展和和平一樣,新的技術緩解了矛盾,華美兩國的宣傳機器開始回避生存空間之類的字眼,都在拚盡全力掌握這些新興技術。

人們感慨著黑暗褪去,光明到來,無數人走向街頭慶祝這一切,那一天網上最熱的詞是“活著真好”。

第二年的秋天來臨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這場世界大戰暫時打不起來了。

此時,華夏冰江省的某個小鎮外,石壁聳立在河岸上,柞樹的葉子已經泛黃,紅彤彤的野山楂在風中飄動。

夕陽在河麵上留下最後的餘暉,於洋坐在石頭上,默默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幾天前,於洋所在的研究小組完成了一項關鍵的技術驗證,這些苦熬了三年的研究人員終於有了一個長達半個月的假期,於是他回到了老家。

石頭佇立在這裏,和很久以前一模一樣,隻是物是人非。

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已經掉了漆皮的口琴,嗚嗚地吹了兩聲,嘿嘿傻笑了一聲。

旁邊的一塊石頭上,有一行白色的字跡,大概已經很多年了,附近已經有了些苔蘚。

“於洋、林曦永遠是好朋友。”

不論從筆跡還是從內容看,都看得出這是兩個高中生寫下的。

用的是那個年代的一種叫塗改液的東西,那是用來覆蓋油筆字的,現在卻用來寫了這樣一句有些可笑的話。

於洋撫摸著那一行白色的小字,從口袋裏掏出一個煤油打火機,還有一張已經褪色的小紙條。

展開那張泛黃的紙條,上麵是一行清秀雋永的女孩兒字跡。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不應該被習慣支配。所以,把煙戒了吧。”

看著那個老舊的打火機和這張紙條,於洋無聲地笑了笑,從懷裏摸出一包煙,抽出一根,對著石頭上的字跡,用一種似乎是央求的,也可以說是嬉皮笑臉的語氣說道:“最後一根,抽完這根兒我就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