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舟”
“輕舟短棹”一語,在古詩文中時或見之。原意是“輕巧的船,短小的槳”。引申為輕裝上陣,行動敏捷。
“舟”,也就是船。因以木製造,《易.係辭下》:“刳木為舟。”(《考工記.總序》)。與船相關的部件、附件及工具,有舷舵、帆、篷、槳、櫓、篙、錨等,便常用指代船。如“千帆競發”,其實就是千船競發;“叩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宋.張孝祥《念奴嬌》)。
用於貨運的船叫“貨船”,用於軍事行動的船叫“戰船”,用於渡口的船叫渡船。形製大的船,多稱作“舸”,“南楚湘船,凡船大者謂之舸”(《方言》第九)。小船叫做“艭”,“黃笙藤枕夢吳艭”(明.袁宏道《和小修》)。也名“艖”,“小舸謂之艖”(《方言》第九)。有窗戶的船,謂之舲,“乘舲船餘上沅兮”(屈原《楚辭.九章.涉江》)。
用於垂釣打魚、遊玩賞景的船,大都短小輕便,故稱之為輕舟,“輕舟八尺,紙篷三扇”(宋.陸遊《鵲橋仙》);“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裏”(宋.範仲淹《江上漁者》)。輕快的小船,叫做“艇”,“短艇淡煙疏雨”(宋.王之道《如夢令》)。此外,小船還叫做“艤”,“艤舟閑上斜陽岸”;也叫做“舴艋舟”,“舴艋為舟力幾多,江頭雷雨半相和”(唐.佚名《和漁父詞》)。
載人遊玩的船,往往在船頭、船舷或船艙裝飾著各種顏色的花紋圖案,這種船稱之為:彩舟、彩舫、畫舫、畫船。“彩舟雲淡,星河鷺起”(宋.王安石《桂枝香》);“乘彩舫,過蓮塘”(五代.李珣《南鄉子》);“細雨斜陽係畫船”(宋.範成大《橫塘》);“簇樂紅妝搖畫舫,問中流擊揖何人是”(宋.文及翁《賀新郎》)。
宋人範成大在《南柯子》一詞中唱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蜀本草》稱“木蘭似菌桂,有三道縱文”,當指樟類植物;《本草綱目》則說:“木蘭花內白外紫”。“木蘭”,木蘭科,是一種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木蘭舟”或“蘭舟”,既是實指,也泛指用貴重材料所製作的船,或是船的美稱,“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宋.李清照《一剪梅》)。
明人高濂《起居安樂箋.輕舟》,述說了用於遊玩的船的形製、設施:“用以泛力棹溪,形如劃船,長可二丈有餘,頭闊四尺,內容賓主六人,僮仆四人。中倉四柱結頂,幔以篷簟,更用布幕走簷罩之。兩旁朱欄,欄內以布絹用帳用蔽東西日色,無日則懸釣高卷。中置桌凳。後倉以藍布作一長幔,兩邊走簷,前縛中倉柱頭,後縛船尾兩圈處,以蔽僮仆風日,更著茶爐煙起,惚若圖畫中一孤航也。舟惟底平,用二畫槳,更佳。”這真是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船,美觀而且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