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成語與物語的聯姻(1 / 1)

在我們的書麵語言和口語中,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一些成語,來表達特殊情境中的思想、意緒,簡潔明了而又具有文化的底蘊。著名學者王力先生曾說:“漢語的曆史悠久,成語十分豐富。在語言表達中恰當地運用成語可以使語言精煉,使語言形象生動,還可以豐富充實口語語彙。”

誠哉斯言。

何謂成語?《辭海》說:“熟語中的一種。習用的固定詞組。在漢語中多數由四個字組成。組織多樣,來源不一。有些可從字麵理解,如‘萬紫千紅’、‘乘風破浪’;有些要知道來源才懂,如‘青出於藍’出於《荀子.勸學》,‘守株待兔’出於《韓非子.五蠹》。”

一些年輕的朋友,知道成語的用法,卻不懂得成語源自何處?其原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更有許多成語,包含著不少常見的眾多“物件”,這些物件到底是什麼形製和用途?如“掃榻以待”、“東床坦腹”的“榻”與“床”到底有什麼區別?“擊破唾壺”的“唾壺”是做什麼用的?“牙簽玉軸”指的是何物?“黃鍾大呂”的“鍾”為什麼既是樂器,又是量器和盛器?“金戈鐵馬”的“鐵馬”,除指裹著鐵甲的戰馬之外,還指什麼?

因常有人問及此類問題,我便選取一些含有日用百物的成語,先釋其本意和引申之義,再將所涉及的“物件”於以說明,讓成語與物語互為對應,以逗引讀者的盎然興趣。因所收隨筆百餘篇,故此書名曰《成語中的日用百物》。

所引成語,大多出自《中國成語大辭典》,這是需要慎重說明的,並致以謝意。但此辭典所收成語,書前特別加以說明:“成語的界說以及成語詞典的收錄標準自來異說紛呈,寬嚴不一,本詞典則取從嚴的一說,隻采收嚴格意義的成語和由諺俗等其他熟語形式轉化而成的準成語。”但我有所變通,某些與日常用物有關的諺俗、慣用語和典故語,雖未入此書,我亦采用之,如“論排交椅”、“折屐齒”、“箜篌秋雨”、“獺傘”、“鋪首銜環”、“爆竹煙花”、“石榴裙下”、“銀釧金釵”等。但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請讀者諸君鑒諒、斧正。

讓我們自覺地、明白地使用成語,讓我們在使用成語時還能了解日用百物的種種奧妙。

請跟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