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非常喜歡玉器,過六十大壽的時候,收到很多的名貴玉器,令他最心動的是良渚村製玉大師許如元獻上的一塊白玉,叫玉瑛。皇上見過的珍奇寶貝太多了,但是如此玲瓏剔透、光彩奪目、潔白如雪的白玉,他還是首次見到。皇上白天握在手心,晚上放在枕下,從沒離開半步。
皇上正輕撫玉瑛時,接到舉報,說許如元冒用他人的作品向皇上邀功。舉報人稱玉瑛是他親自雕琢完成,舉報人署名許高。
經查,舉報人許高卻是許如元的養子。
皇上握著玉瑛覺得許氏父子是人才,親擬一道聖旨,賞每人白銀2000兩。
皇上以為這事處理的非常成功。可是兩個月後,又收到許高的來信。他說,除了萬分感謝皇上對他的厚愛外,再次聲明,玉瑛是他一個人創造出來,此事關係一個人的一生事業,朝廷上下能人異士眾多,請聖上派出欽差大臣,查清真偽,小民死而無憾。
皇上皺了一下眉頭,就下旨責令撫台衙門徹查。
不久,撫台上湊,難以斷定。
皇上大怒,這點家務事都不能查清,朝廷上下這麼多的官吏不是成了擺設?皇上問:“哪位愛卿願替朕分憂?”黑黑壓壓的一片大臣,都低著頭沒人敢站出來。大臣們都清楚,查出是功臣,查不出要丟烏紗帽啊。皇上的目光再次巡視時,一位白須白發的老臣顫悠悠地出來啟奏:“老臣不才,願查出誰是玉瑛的真正創造者。”出班的是王大臣。皇上臉露笑容,王大臣是皇上的恩師,在雕琢玉器上有較高的造詣,是追查此案最合適的人選。
王大臣說:“陛下,老臣此去查案,要向陛下借一件寶貝。”皇上問道:“王愛卿盡管說。”王大臣說:“老臣想借用那塊玉瑛,以便進一步查清此案。”
皇上捏著玉瑛,不高興地說:“非要帶上這塊玉不可嗎?
王大臣說:“老臣以全家性命擔保,確保玉瑛萬無一失。”皇上沉默了一陣,點頭答應。
王大臣到了錢塘縣,馬上去良渚村微服私訪。經查,許如元結婚十年沒有兒子,後來領養許高為子。許如元世代雕玉為主,許如元的技術遠近聞名。許高從小跟著養父許如元雕刻。許高二十歲那年,技術如火純青,青出於藍勝於藍。自從許如元擅自將玉瑛獻給皇上後,許高就憤憤地搬出家,從此父子倆反目成仇。
錢塘縣衙內,王大臣居中而坐,兩側是省、府、縣三級地方官員。王大臣問:“你們怎麼創造出這塊玉瑛的?”許如元說:“老夫花了七七四十九天,雕刻而成。”許高說:“小民用了八八六十四天雕琢而成。”
王大臣說:“你們父子怎麼為一塊玉反目成仇?”許高說:“做人最主要是一個理字,如果沒有理了,活著也沒意思了。”許如元說:“家裏出了不孝之子啊!”
王大臣說“誰能證明這塊玉是自己雕刻而成呢?”
大堂一下子靜了下來。
王大臣說:“原告,好好想想,有沒有證據證明玉瑛是你的作品。”
好久,許高臉上露出笑意說:“小民能證明,我曾在玉瑛上雕了六顆小星星。王大臣舉起玉瑛,左看右看,哪裏有小星星啊。王大臣沒好氣地問,小星星在哪裏啊?
許高微笑一下說:“小星星肉眼看不見。”
王大臣大聲說:“肉眼看不見,何以證明?”
許高說:“不過,在陽光照射下,可以看到。”王大臣馬上來到院外,在刺眼的陽光下,玉瑛上六顆小星星眨著眼旋轉,如一朵朵蓮花,美極了。王大臣拉著許高的手說:“年輕人,老夫收藏了四十年的寶貝,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本領啊。”
王大臣重新坐回大堂首席,臉一沉,大喝一聲將許如元拿下。許如元跳了起來,大聲說:“大臣,草民有話說。草民也有證據啊。”
許如元說:“為了怕被人冒名頂替,我在玉瑛上雕上九個小孔。”王大臣翻來覆去找了個遍,沒有找到。
許如元說:“這是肉眼看不見的,不過可以用水來證明。
王大臣將玉瑛放入水,水裏冒出九個小泡沫。王大臣眼睛直了,啊呀一聲,昏厥過去。
王大臣醒來後,大罵自己無能,說話含糊不清……
撫台大人親自將玉瑛護送回宮。
玉瑛之案成一大奇案。
良渚是治玉之鄉,能工巧匠層出不窮。他們雕刻的玉器細膩、柔韌,獨具一格。
玉瑛案後,全國各地的官商都慕名前來良渚村,訂購玉器。良渚村成了玉器雕刻生產最有名的佳地。
那天,許如元和許高在月光下望月品茗。許如元說:“我兒真是聰明絕頂,與我唱的雙璜戲騙得當今天子啊。隻是太冒險,萬一紕漏滿門抄斬啊。”
許高笑笑說:“隻要良渚能成為天下聞名的雕玉勝地,讓這裏的百姓世世代代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我們家的幾顆腦袋算得了什麼啊?”
許如元讚許的目光裏含著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