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熟能生巧,修複這麼精細的活,自然需要無數次的失敗才能夠獲得一次成功,不僅是失敗會有概率,成功相對也是一樣的,就算看上去馬國榮的所有修複都是注定失敗的,純粹是為了鍛煉熟練度刻意為之,但是連“奇跡”這種小概率事件都會發生,馬國榮的修複術鍛煉到一定程度之後,產生的異變是他都不敢想象的。
晚上時分馬國榮按時來到舊窯口去用錦囊收取瓷片,回滿之後,在外麵吃了點東西就回到了賓館通宵修複,爆、爆、爆……
連續性地爆掉了無數個殘次品的瓷器,已經形成了慣性,在第三天的時候,馬國榮已經在瓷都連續修複了三個通宵,白天睡覺,晚上起床來工作,瓷都的旅遊景點基本沒怎麼逛過,局限在一些古窯口附近,成了一個大半夜過來拾荒的人。
來到瓷都的第三天的淩晨4點左右,所有人都進入了夢鄉,馬國榮卻在搗鼓著地上的一堆沾滿了塵土的瓷片,每次弄完之後,馬國榮都要打掃下大廳的灰塵,畢竟這麼多泥土掉落在賓館的毛毯上,會引起一些懷疑的,所以說為了謹慎起見,他都會清理一下的,反正花費不了多少時間。
畢竟每天賓館方麵的保潔人員都會進來,因此為了避免麻煩,還是不要讓別人起懷疑。
而正是這個時候,馬國榮的腦中出現了一團亂麻,思緒都被大亂了,可能是長時間通宵修複,讓他的神經有些問題了。
手一抖,粘連的動作都有些變型了,東拚西湊之下,馬國榮把數個不一樣的瓷器組合到了一起,按照平時來說肯定是爆掉的,可是這一次卻發生了異變。
一陣金光閃現,本來以為爆掉的馬國榮麵前呈現的是一個他從來沒見的瓷器。
“我怎麼看有點像是抽象派陶瓷家弄出來的啊?”總的來說,在馬國榮看來有點像是肥胖人肚子裏麵的三層輪胎一樣,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的話則像是高聳入雲的梯田了,這個瓷器有些類似於拉坯失敗的殘次品,不會比較特殊的是它的釉麵並不是青花的,而是紅中泛藍的感覺,屬於一種窯變的顏色。
“沒想到,莫名其妙創造了一個新的器形,還產生了窯變,看樣子還不錯的樣子嘛。”馬國榮覺得這總算是第一個修複過程之中意外創造出來的新品種,還是挺有藝術價值的,盡管中國人傳統思維上看,這個器形完全是一個怪胎,要是被瓷都的老師傅看到的話,忍不住估計直接過來搶了,並不是覺得這個瓷器很美麗,而是有辱瓷都的名聲!
這次的話,不能說是修複了,而是製作出的一個瓷器,並且是用一些殘次品製作的,形態比較抽象,但是光從這種特殊的釉麵來看,成果是顯著的,要知道利用傳統的方式製作瓷器的話,不僅有很多任務藝存在,最重要的燒窯過程也是極為考驗天時、地利、人和。
產生窯變,並且是那種紅腫泛藍的感覺是極為困難的,把控溫度是極為精準的。
“看來,一百次修複失敗,隻要一次成功了,收獲的東西還是會讓人感到欣慰的。”馬國榮對於這件作品的評價還是蠻高的,畢竟是他第一件瓷器作品,類似於鈞窯出品的瓷器一樣,那種特殊的窯變讓人印象深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