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1章 守住為官的底線(1 / 2)

做任何事都要有底線。底線是做人的基石,是處事的起碼準則,也是一個人立身安命、維護尊嚴的法寶。

民間有個傳說,木匠的鼻祖魯班,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研究,終於研製了一個有生命力的木頭人幫自己幹活。那木頭人幹起活來,認真投入,一點也不知道疲倦。這件奇事,讓早已棄師而去的徒弟王恩知道了,王恩便想方設法,偷偷地丈量了師傅的木人,然後依樣畫葫蘆地做了一個,可他製作的木人,無論怎麼擺弄也不會動。無奈,隻好硬著頭皮請教師傅。魯班聽完王恩的來意後,問道:“你尺寸都量對了嗎?”“量對了。”“量頭了嗎?”“量過了。”“量腳了嗎?”“量過了。”“那你大概是沒有量(良)心吧?”“師傅說對了,我沒有量心。”魯班沉下臉來,厲聲喝道:“王恩,沒有良心的東西,你這樣怎麼能幹成大事呢?”

良心,就是做人最起碼的底線,對為官者來說,它包括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麵。思想上的底線,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線,即誠實、善良;法律的底線,即奉公、守法。底線就像一道坎。守住底線,就是守住良心,就是確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法律的範疇內。反之,越出底線,就是違背了良心,就是在道德和法律不允許的範圍內,思想蛻變,道德的淪喪,甚至是違法犯罪。

當今社會,商潮滾滾,物欲橫流。倘若為官者都能牢牢守住做人的底線,那社會的秩序、官場的風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該是多麼美好。然而,現實情況是,相當一部分人做人不講道德,做事不講良心,信用缺失,道德滑坡,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譬如做父母的,不言傳心教;做上司的,不以身作則;做兒女的,不講孝道;做商人的,見利忘義;做學問的,沽名釣譽;搞司法的,指鹿為馬;當醫生的,索要紅包;做官的,貪汙受賄……都程度不同的失去了做人的起碼的道德良心,有的甚至跌進犯罪的深淵。

一個人可以沒有錢財、沒有權勢、沒有官銜,但卻不能沒有良心;可以有過失、有弱點,但不能對不起良心。蒼天有眼、良心莫欺,為官者要時時加強道德修養,堅持以德潤身,預防腐敗毀身。應把握3點:

“貪欲不足蛇吞象”。欲望如果超過限度,就會惡性膨脹,自亡其身。綜觀腐敗,錢欲、官欲、色欲是領導幹部走向毀滅的“三股”毒流。隻有節欲去私,清心寡欲,淡泊寧靜,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人格,才能真正做到以德潤身。“賢而多財,則損其誌;愚而多財,則益其過”,“權力乃終極春藥”,“美色是溫柔可怕的陷阱”。這些警言,至理至深。

慎獨既是一種道德修養的方法,又是一種崇高道德境界。是指一個人在無人監督、無人約束的情況下,仍能始終如一,堅守原則,保持黨性。從眾多腐敗現實中可以看出,能否做到慎獨,關鍵能否做到潔身自好,獨善其身,以自律約束,消除種種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