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
機會和緣分一樣無處不在關鍵在於你的努力2010級表演學院楊紫。
我的成長充滿了洗禮。
當我還沒上小學的時候就特別喜歡表演,那時住在奶奶家,一到下午奶奶就邀請鄰居家的爺爺奶奶來家裏做客,我就給他們表演節目,看到他們開懷的笑,小小的我就特別有成就感。
人生中第一次正式出鏡是在一部叫《如此出山》的電視劇中,這部電視劇的整個班底都是北京電影學院的,想來真是緣分,多年之後,見到係主任陳浥老師和扈強老師,在兒時的記憶中搜索,原來他們在《如此出山》的拍攝時都去探過班,一晃隔了快10年,我們又在北京電影學院相遇,成為了師生。
巧合與時間的碰撞讓我們不得不相信緣分,母校仿佛是一顆啟明星,在我年少生命裏一段段足跡中頻頻閃爍,在我報考的時候越發明亮,於是我隻在誌願欄中寫了唯一誌願“北京電影學院”,它帶著我走進了夢開始的地方。接演《孝莊秘史》《家有兒女》的時候我還在上小學,對表演專業一無所知,憑著天分和愛好塑造著一個又一個角色,後來這些作品讓我的童年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我依然是那個背著書包、叼著麵包擠地鐵的女孩兒,但“童星”這個身份慢慢被喜歡我的人們賦予了,以至於我的成長充滿了洗禮,每個年齡段我都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調整心態以一個“新的我”出現在大家的麵前,但我始終相信,機會是無處不在的,而關鍵在於你的努力。
和所有的同齡人一樣,高三這一年對於我來說是“革命”的一年,那個時候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考高等院校,另一個就是考藝術院校,冥冥中,我感覺有一些東西指引著我。
我想起很多和我一起演戲的好朋友,他們陸陸續續都不演了,現在隻剩下我一個了,所以我一定要堅持下來,“一定要考好”這個信念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裏,一咬牙一跺腳填了誌願就開始地獄般的複習了,說是艱苦,但現在回想起來也是苦中有樂。
我的藝考。
表演類的藝考看似沒有頭緒,其實是一個很完整的過程,每一步都需要去考慮,備考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要適合自己,不要去刻意地迎合。小時候拍戲也見過類似的事情,有的小朋友把自己打扮成劇中人物的樣子希望能獲得肯定,但是有的角色確實不合適,即使在扮相上與之符合,也並不能有太好的發揮。所以我在考台詞前,沒有看任何的專業書籍,而是先好好地考慮了自己的長項是什麼,我認為自己的爆發力強,於是我選擇了《一個孩子的呼喚》和電視劇《尊嚴》中一段戲劇獨白作為朗誦和台詞考試的備考資料。
選擇了適合自己特長的材料,情感的調動是第二個重要的因素,朗誦的文章 首先要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一個孩子的呼喚》這篇文字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孩子的父親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軍人,在戰爭中犧牲了,他在聯合國的舞台上發表了演講,這篇朗誦文能把情緒很好地調動起來,在朗誦的時候我將自己想象成那個失去父親的小男孩兒,全情投入地進行演說。
考台詞時,我仍選擇了同類的文字資料,是電視劇《尊嚴》中一段戲劇獨白,這個片段講了一個中國孩子在國外不小心用熱水燙了一位外國客人,雖然已經道歉了但仍舊遭遇了非人性的斥責,他情緒十分激動發表了一段演講,這段演講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那種民族榮譽感在字裏行間流淌,也深深地打動了我,看電視劇時候我就哭了,考試時更是完全融入,情緒激昂淚光閃動。
聲樂考試也是藝考的一項,我認為老師想考的並不是音色、音律、音準這些專業的項目,而是歌唱者通過歌聲所傳達的情緒,歌曲好聽是第一點,在這裏我有個小技巧與大家分享,選擇一首自己拿手的綜合類歌曲,我考試的時候用的是蔡琴的《恰似你的溫柔》,因為我的嗓音屬於女中音,缺乏甜美感,《恰似你的溫柔》正好彌補了先天聲音條件的不足,通過圓潤醇厚的聲音能很好地演繹,朗朗上口的歌詞也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適合”和“情感”兩點,我想考試時的“現場應急能力”也是訓練的內容之一。在三試的時候,考官出了兩個考題,一個是“動物園”,另一個是“夢境”,在現場我們要快速地判斷“自己演什麼”這個問題,而“演什麼”要抓住兩個要點,第一是“引起注意”,第二就是“情景性”,考試時要開動腦筋,不要被考題規定的常規理解所束縛。
在考“動物園”的時候我想,“如何讓考官注意到我呢”,於是我瞬間變身為一隻大老虎,從台子上呼號著一躍而下,老師喊停之後,我的膝蓋都磕青了,自己從來沒有那麼瘋狂過,完全解放了天性。我現在還記得考官當時的點評:“你演的這頭母獅子脾氣好大啊!”第一個考題順利通過後,在“夢境”這道題目的考試中還發生了一個突發事件,老師喊開始後,同學們有的演唱歌、有的演囈語,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趙薇,在考試前我也準備了她在電影《花木蘭》中的一段台詞,於是我假裝自己是花木蘭,一邊騎馬一邊衝殺,表演很順利地進行,正在這個時候一個同學突然跑過來抓住我的手,大叫“閨女,跟娘回家吧”,我當時就暈菜了,愣了一下神兒,但借著這一愣神我假裝自己中箭了,又愣了一下,表演中了第二箭,然後就“倒地身亡”了,這個時候老師喊停了。
在藝考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最常說的話是,“要放鬆心態,能考上就考上,考不上咱們明年再來”,這句話給了我很大安慰,積極地準備配合放鬆的心態讓我的藝考事半功倍。除了考場上的“意外”,趕考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小事故”,考形體之前我特別饑餓,在家門口吃了一個熗炒圓白菜和雞心還有一大碗米飯,吃的時候我老爸就說:“你別吃那麼多,一會該胃痛了。”結果下午考試,我穿著寬鬆的嘻哈舞蹈服,沒有胃痛倒犯起了困,還好我跳的街舞,有節奏感的音樂一起,我就來了精神,否則就直接睡了,所以提醒大家考試前一定要放鬆,但是千萬不要吃太多。
我的高考。
上了高中後,學習內容的難度大幅度提高,我在通告和上課之間陷入抉擇,繁重的課業和環境的壓力讓我有一段時間常常哭泣,但最終還是擦幹眼淚,忍痛放棄了所有拍戲的機會全身心投入學習。在填報誌願時,我毫不猶豫地填上了北京電影學院,樹立了自己奮鬥的目標,有時候被問到是不是偶然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的,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為此我真的付出了很多,這是努力換來的,並不是偶然。
藝考通過後,我就報了一個集中式的家教課程,剛進入高三我就開始著手文化課的複習。在這裏我想和準備考試的學弟學妹們說,藝考通過後絕對不要玩,一定要進入文化課的衝刺階段,如果你們在上高一或高二,一定要好好學習打基礎,這樣會輕鬆很多。因為拍戲我曾落下一些課程,高三的時候我除了完成學校的課業還到家教中心進行補習,想象一下4個老師對著你講好幾個小時這是何等的水深火熱,那個時候每天睡不到5個小時,早上5點多要起床練習街舞準備台詞段子,每天晚上複習到淩晨才睡覺,媽媽心疼我,我就抱著她說:“媽,這回拚了命也得考上,大家都看著我呢,我不能讓你跟爸爸還有所有的人失望。”
我在中學時期並沒有選擇藝校,而是上了普高,和班裏每一個同學一樣,在高考的階段抓緊時間複習。藝考生的確有額外的複習內容,對於我個人的經驗,複習也要“巧”,相對而言,我的語文和文綜比較好拿分,尤其是文綜,曆史和政治都不是難的科目,隻要認真背了史實和基礎理論就能拿到分,地理有一些需要換算的東西所以相對較難,但隻要牢記基礎定律,考試時候心裏有數,就不會慌張發生失誤。語文是靈活的科目,重在積累,因為有作文,所以“擬考”是很重要的一項,拿出固定的時間用曆年的真題進行模擬考試,掌握做題的頻率,避免考試時浪費時間,而平時做參考題用大時間,一些需要背下來的知識和引用的典故、名人名言、古文則要利用“小時間”記憶,高考的前一天,我臨睡前還背了古文。
高考的第一天,我走進考場百感交集。監考的老師和同學們認出了我是“小雪”,開考前還和我聊起天來。我當時講了一些拍《家有兒女》時好玩的經曆,全場笑成一團,老師和同學溫暖的話更讓我原本忐忑的心放鬆了許多。語文和文綜很順利地答完考題,而且幸運的是,頭一晚背的那幾道古文填空全部押中了。在考場上,我認為調整心態的方法就是相信自己,從小到大我都沒有作過弊,全神貫注地盯著自己的考卷,考試時最忌諱的就是左顧右盼和猶豫。高考第二天,英語和數學與其他兩科相比並不是我的強項。在結束第一天的考試後,我並沒有繼續溫書,而是和好朋友去散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麵對自己不是很擅長的科目,我依然本著“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的態度麵對。早在備考前中期的複習階段我就開始複習難的科目,並將複習的內容做“減法”,將龐大的知識逐步記憶,層層篩選最後剩下一些自己難以掌握的“難點”作為重點整理到紙上,在考試的前一天將複習階段積累下來的重點題型、句型再溫習一遍,加深了記憶。就這樣,我度過了高考,這個經曆告訴我,人生總要有那麼一個階段挑戰自我,麵對困難不要怯懦,勇敢地衝上去,實現你的理想。
考後寄語。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話的確不假,回想少年時代,懵懂的年紀也經曆過這樣的事情。10歲的時候,在出演《家有兒女》之前,我參加了一個電影的試鏡,那是我第一部主演的電影叫《女生日記》,試鏡的角色是班長郝佳,拍攝結束後我主動問導演可不可以試試冉冉,因為我看過原著小說,試鏡結束後導演定了我演女一號冉冉,就這樣我接演了人生中第一部主演的電影,後來《女生日記》拿了銅牛獎和金雞獎,又拍了兩部同名的電視劇。之後的《家有兒女》《幸福來敲門》一直到現在的《心術》《胭脂霸王》,這些作品都承載著自身的努力和許多人的汗水。想起在上海拍《心術》的時候,張嘉譯老師問我:“楊紫,你在哪兒上學?”我說,“北京電影學院。”然後周圍的攝影、燈光老師都隨聲附和,“我是”,“我也是”。聲音此起彼伏,空氣立刻變得溫馨起來,當時我的心裏特別溫暖,這就是我們的母校。
托起理想的太陽進入夢中的殿堂2010級表演學院張一山。
夢想破繭而出。
我5歲時被父母送去武術學校學習武術,8歲開始拍第一支廣告片,9歲在朗誦表演的課外班被導演挑中出演電視劇《小兵張嘎》,12歲被推薦給了《家有兒女》的副導演,13歲參演《家有兒女》。從小喜歡表演的我順其自然地參演了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雖然喜愛,卻也隻是覺得好玩,其實並不真的懂得什麼是表演以及表演對於我真正的意義。
能夠參演《家有兒女》看似偶然,實則與父母的悉心培養是分不開的。我小時候很瘦,為了讓我長成一個健壯的男子漢,爸爸決定讓5歲的我去武術學校學習武術。學習武術的8年中我養成了獨立的習慣,也使我更勇敢,不畏困難,讓我在拍戲時更不畏懼辛苦和困難。幼小的我在家人或長輩的聚會時總有表演欲望,也喜歡演。再加上父母的朋友都說我頑皮、大膽、自信、機智,也建議父母往表演的方向培養我。之後父母就送我去朗誦班、表演班學習。能夠出演《小兵張嘎》中樂樂的角色也是因為當時我上的那個朗誦和表演的課外班,每個星期會有導演去挑小孩兒演員,然後就把我挑上了。能夠有幸飾演《家有兒女》中的劉星,還要感謝當年《小兵張嘎》中飾演樂樂爸爸的演員,把我推薦給了《家有兒女》的副導演。現在想想我那時雖然貧嘴、頑皮、淘氣,但性格實在,沒有過多虛偽的修飾成分,對人自然而隨和有禮,有著土生土長北京孩子的特點。感謝父母和長輩們發現我的性格特點,幫助我找到方向。
父親為我埋下夢想的種子。
因為在《家有兒女》中的演出,我受到大家的抬愛,片約也越來越多。還是中學生的我每天在劇組和學校之間往來。表演的經驗日漸豐富起來,但與此同時我的學習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為此父母也曾經陷入是讓我繼續演戲還是像其他學生一樣安心上學的兩難抉擇。但父母還是以尊重我的愛好為原則來解決我的難題。
父親給我講了一個他的求學故事。父親年輕的時候也非常喜歡表演,也曾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當時父親沒有我現在這麼好的機會,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很艱難。我們家是醫學世家,爺爺是很有名望的中醫。爺爺希望父親能夠從醫,以延續家族的醫學。但是父親想要參加北京電影學院的招生考試,來完成自己的夢想,被爺爺知道後極力反對。當時爺爺經常給社會名流看病,有位歐陽儒秋奶奶,是當時中國著名的電影演員,也是爺爺的好朋友。她得知父親的願望是能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後,鼓勵父親堅持自己的夢想,並且幫父親偷偷報了名,但最終還是被爺爺發現沒能如願以償,但表演的種子卻在父親的心裏紮了根。
聽了父親講的求學未成的故事,我才知道了專業學習影視表演的北京電影學院,這讓我對所熱愛的表演事業樹立了目標、明確了方向。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這樣一所父親夢想中的藝術殿堂。冥冥之中我也好像與北京電影學院有著不解之緣。我雖然熱愛表演,但除了天賦還沒有係統地學習過,如果能在藝術的殿堂中好好學習,增進自己的表演技能那真的是夢寐以求的事了。
夢開始的地方。
為了能夠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我不但努力加強自己表演訓練,而且更加刻苦學習好文化知識,不能讓自己的學習成績落後。有了目標,就要為之努力。我在演戲和上課之餘查閱了大量有關北京電影學院招生的要求,了解到報考電影學院的表演係需要考察聲、台、形、表4個方麵。我就在藝考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因為曾出演過幾部優秀的影視作品,我在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時受到了大量媒體和社會的關注,加上這是父親未完成的夢想,也是我一直以來的理想,壓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壓力同時也是我無窮的動力,填報考誌願時,“北京電影學院”是我唯一的誌願。我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的退路,這就是所謂的破釜沉舟吧!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