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低碳背景下森林碳彙的資產屬性及其評價方法探討(1 / 3)

低碳背景下森林碳彙的資產屬性及其評價方法探討

理論研究

作者:王君彩 牛曉葉

【摘要】 在低碳時代,森林資源除了傳統的經營價值之外,其巨大的碳彙功能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文章在分析森林碳彙的資產屬性和價值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對森林碳彙價值評估的目的、對象和範圍、碳彙量監測計量及評估方法進行了探討,試圖為低碳時代森林碳彙交易的計量和實現提供價值參考。

【關鍵詞】 低碳背景; 森林碳彙; 資產屬性; 價值評估

從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到2007年的《巴厘島路線圖》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協議》,全世界範圍內正在經曆從傳統高碳社會向低碳社會的轉型。目前,全世界範圍內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減少大氣中的碳氣體濃度,一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源;二是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彙。而森林作為陸地上最大的碳儲庫,其巨大的碳彙①功能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Ratnatunga(2004)認為,對於具有碳彙功能的森林資源,其吸收CO2的能力可以為企業創造額外的碳減排指標,在低碳背景下,森林資源的價值不僅僅體現為其傳統意義上所界定的生物資產的賬麵價值,更體現為碳固價值。

基於低碳背景下森林的巨大碳彙價值,對森林碳彙價值的評估能夠使人們更加清晰地了解森林的環境價值,加強對森林的保護,並提高林業生產者的工作積極性。然而,由於當前國內以及國際碳彙市場發育不完善,森林碳彙計量相關技術比較複雜,如何客觀準確地評估森林碳彙價值是一個有待於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試圖在現有評估理論基礎上,結合森林碳彙的特點,探析森林碳彙價值的相關評估問題。

一、文獻回顧

森林資源的環境價值,早在18世紀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大都是基於公共產品視角的森林生態效益的評估,包括涵養水源價值、固碳釋氧價值、保育土壤價值、淨化空氣價值、休閑旅遊等方麵。1992年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以及我國製定的《21世紀議程》中,提倡對森林的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進行計量,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係。之後,1995年侯元兆等出版的《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首次對林地、林木及森林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和固碳製氧效益進行了核算。關於森林資源價值評價的方法,大都從揭示消費者的支付意願著手進行。馬中(1999)根據消費者支付意願方式的不同,把森林資源價值評價方法分為直接市場法、揭示偏好法和意願調查法三類;陳應發等(1995)通過影子價格和消費者剩餘等替代市場技術來評估森林資源價值。

在低碳背景下,森林資源巨大的碳彙價值也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許文強(2006)運用換算因子連續函數法計算得出黑龍江三北防護林第一階段人工碳彙價值為12.49億元;李榮、楊婧(2008)估算出糯紮渡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碳彙量為741.26萬噸。學者對森林碳彙量的估測方法可以分為渦旋相關法、蓄積量法和生物量法等,價值計量方法有工業處理成本法、造林成本法、碳稅法和避免損害費用法等(邢美華等,2007)。從評估的對象和目的看,現有研究側重於對一定區域內的森林總碳彙量的價值評估。

隨著碳交易市場的建立,森林碳彙功能的資產屬性逐漸顯現出來。許文強(2008)認為森林未來碳彙流量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歸屬於企業的一項資產。我國不少學者也提出企業碳資產的概念(萬林葳、朱學義,2010;林鵬,2010;張鵬,2011)。因此,森林碳彙的資產屬性已得到部分學者的認可,但是當前關於森林碳彙價值評估方麵的文獻還比較少。

二、低碳背景下森林碳彙的資產屬性

回顧會計學界和評估學界資產的定義,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資產的定義為,“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製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評估教材中資產定義為“資產是經濟主體擁有或控製的,能以貨幣計量的,能夠給經濟主體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筆者認為,在低碳背景下,隨著《京都議定書》強製減排法規的出台,森林碳彙功能逐漸成為對森林所有者有價值的資源,相當於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理由如下:

1.森林碳彙是一種資源。拉馬迪認為:“資源對人類而言意味著任何形式的能量或物質,這種能量或物質對於滿足人類生理、社會經濟和文化娛樂的需要都是必不可少的”。盡管森林的碳彙能力不具有實物形態,但森林資源在生長過程中,可以從大氣中吸收並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抑製全球變暖,減少氣候變暖帶來的損失。

2.森林碳彙功能歸屬於森林的所有者。森林碳彙功能的載體是森林,該能力是森林所附帶的一種生態產品,所以,誰擁有或控製了森林的所有權,便同時擁有或控製了與森林相伴而生的碳彙價值。

3.森林碳彙功能預計能夠給其所有者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在《京都議定書》對發達國家的強製減排限定下②,各個國家為了完成強製減排限額,實行了總量-交易控製機製,即國家對國內企業的碳減排量進行了限定,如果企業的碳排放額度超過其限額,就需要到碳排放市場中購買多餘的碳排放信用,反之,則可以把剩餘的碳排放配額在碳交易市場中出售,轉化為經濟利益。這時,對於擁有森林資源的企業來講,其所擁有的森林資源的碳彙能力顯然可以抵消企業碳排放量,或為企業創造額外的碳減排指標在碳交易市場進行出售。

4.森林碳彙不具有實物形態。森林碳彙功能是森林所具有的一種功能,該功能依托於森林這一載體,在一定條件下(葉綠素、光能等),與一定的物質實體(水、CO2)相結合,發揮其碳彙功能,該功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隻要森林不停止生長,其碳彙功能就會持續。

綜上,筆者認為森林碳彙是依托於森林的一種無形資產,它沒有具體的物理形態,但能夠為其擁有者帶來長期經濟利益。若森林資源的碳彙功能這項無形資產價值長期得不到實現和認可,將會大大低估森林資源的價值,影響林業生產者的積極性,可能還會嚴重影響我國林業的發展,因此,基於森林碳彙的資產屬性,我們有必要對其價值進行評估,為該項無形資產的確認和交易提供價值依據。為了能夠全麵客觀地對森林碳彙價值進行評估,首先要了解森林碳彙價值的影響因素。

三、森林碳彙價值的影響因素分析

森林碳彙價值是碳彙量和單位碳彙價值兩方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其影響因素也從這兩方麵進行分析。

(一)森林碳彙量的影響因素

森林碳彙功能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生物學和生態學過程,其碳彙量的大小既取決於森林樹種、林齡等自身因素的影響,也受到造林麵積、森林病蟲鼠害麵積、人為撫育管理支出等自然、社會因素的影響。

1.不同品種的林木其碳彙功能不同。由於森林的空間地理差異導致的水熱條件以及林分結構和土壤性狀的變化,不同品種的林木的碳密度不同,森林的碳彙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畢君(2011)就以林分尺度為基礎,調查收集了木蘭圍場六種林分類型的森林碳密度為142.083~218.6947 t/hm2不等,其排序為山楊林>灌木林>白樺林>落葉鬆林>蒙古櫟林>油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