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是滿族傑出的領袖和清王朝的始祖。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努爾哈赤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滸河部費阿拉(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但後來因為家道漸漸衰弱,為了生計,努爾哈赤年青的時候經常在山中采集鬆子和人參,拿到漢人的市集去賣,因為這樣努爾哈赤逐漸受到漢人文化的影響,學會了說漢語,還看了不少漢文書籍,努爾哈赤的青少年這種生活經曆對他將來的幫助是非常之大的。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在一次戰亂中,被明朝的軍隊殺死。努爾哈赤為報父仇,就以父親遺留下來的十三副鎧甲,開始招兵買馬,發展自己的力量。他起兵的時候兵不過百,但是因為他作戰非常勇敢,也很有謀略,不久就征服了鄰近的幾個部族,並且利用女真各部爭戰不休的有利時機,征撫並用,吞並女真族的其它部落,終於完成了統一女真各族的偉大事業。從而加強祖國邊疆的統一、促進了滿族共同體的形成,奠定了後來建立清朝的基礎。
在明朝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國家,定國號為金,曆史上稱為後金。他自此以後兵勢漸漸強盛,勢力日增,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他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征明,開始踏上問鼎中原的艱辛之途。他在薩爾滸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明軍。然後他揮軍攻克沈陽、遼陽、廣寧,進駐遼東從而打下了統一東北的基礎。同時他還創立了八旗製度,在他的組織下還創製了滿文。他網羅了許多人才,厚待功臣,善用計謀,順應時代的需要,采取了許多政策措施,促進了滿族由原始社會末期進入奴隸社會,迅速向封建社會的過渡,使金國逐漸強大起來。
到了晚年,努爾哈赤獨斷專橫、濫行殺戮、思想僵化,也做了不少錯事,破壞了遼東地區的生產生活,危害了滿漢之間的關係,妨礙了滿族的發展。他於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八月病死。終年六十八歲。葬於沈陽城東,稱之“福陵”,廟號“太祖”。
總之,努爾哈赤是一個意誌堅強,勇於進取的大丈夫,是一個威名遠播的長勝將軍,是個具有雄才偉略的開國之主。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