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秋雨夜聽人生(1 / 2)

題記:

夜帶著秋臨的消息,帶給我們的農家人更多的是欣喜,記得兒時曾常聽母親說起,“秋臨夜水”自然之道。所以我們農家的孩子常常盼著秋天的來臨,在那時我們就不用因為六月那張孩子的臉時刻呆在稻穀場隨時看著天氣的變化。

如今在我已遠離了家鄉,也不知孩子們又是否還有我兒時的心情,今夜過了,明天就是立秋了。不知不覺的,要不是今天在網上看到這一消息,還不知我明天已經走進秋的國度裏了呢?

1

雨,在窗外伴著漸遠漸近的火車的鳴笛淅淅瀝瀝,親吻著即熟的柿子,我聽到雨想起了為什麼北京最近幾天總下雨的現象。那便是兒時母親跟我說起的“秋臨夜水”的緣故。瞬間我心中的謎解開和平日裏總埋怨為什麼總下雨的也隨雨即逝,而且在這雨中找到我親切之感。

或許這就是人生。有些時候,你總在埋怨的東西其實對於你是帶著幾分親切之感的,不然你為什麼會去埋怨呢?我們需要的是往好處想,而為什麼我們又總是喜歡往壞的方麵去想呢?因為我們沒有用心去解讀生活,就想北國的這最後一場夏雨,倘若它下在白天自己沒帶傘淋雨了,會去埋怨它,而現在我坐在窗前看雨沒有淋雨也會埋怨它。這隻有說明我們沒有去理解過生活裏許多最平凡最樸素的真理。

白天下雨我們沒有帶傘,淋雨了,在雨中我們看到了有人打著雨傘,而自己卻沒有,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懂的生活。淋了雨以後你就應該去問為什麼我們淋雨而別人沒有淋呢,而不是去埋怨雨。在這場雨中倘若你能這樣想的話,你得到就比失去的還要多,你也便不會去埋怨。

對於夜雨呢,倘若這場雨不是下在現在而是下在自己出門的那一刻,或許自己也就沒有心情在窗前埋怨雨了。而且這場雨下在雨裏,洗去了白天日照的酷暑,涼爽了我們的夢。何嚐不是親切呢?更不用說之於家鄉的那幫孩童了。

生活本來的姿態就是這樣,我們需要的是樂觀的去接受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讓自己生活的更好。

2

在雨的親切裏,我趴在案前靜靜的聽著雨敲打著窗子的聲響,其實雨並不是在敲打著窗子而是在親吻著它,你看:一滴雨輕輕的滴在了窗上,然後在順著窗簾,輕輕的滑落,玻璃窗上還殘留了雨的眷戀。用我們當代人的話來說是:還殘留著它眷戀而又富有餘味的唇印。多美的一段戀情能用敲打來形容嗎?這就是上麵所說的生活,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美在你的身邊,隻是我們沒有去發現而已。

突然門縫裏跳進一隻蟋蟀,我沒有去打擾它,因為我知道他是在此避雨的,在家鄉曾有過這樣迷信的說法。說蟋蟀回到了家,那便是自己已過逝的祖先來看你們了,你得給它點食物,讓它吃完就讓它走。雖然這是一個迷信的說話,但是我們又是否去想過,在這樸素的迷信裏,看到了我們人心仁慈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