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

作者:鄧敏

沒有人能真正體會,喬布斯被自己親手創辦的蘋果公司炒掉時的感受。事後回憶,喬布斯說:“在而立之年,我生命的全部支柱離自己遠去,這真是毀滅性的打擊。”這是經曆過失敗的人才能體悟到的深刻。

沒有哪個成功者沒有經曆過失敗,在我們追逐和朝聖成功者的光環時,我們更應該給予失敗者以尊重,正是失敗時的姿態決定了成功的方向。

喬布斯有沒有流過眼淚已經不重要,因為他用成功證明了失敗的價值。而有一種失敗,也許永遠都無法用結果證明,但因為其革命性的創新價值,我認為更加值得敬重。

經銷商轉型的案例中,我念念不忘的是文東失意的眼神。2000年的時候,沈陽的張文東是五愛市場鼎鼎有名的經銷商,看到國外經銷商向第三方物流發展的模式,意氣風發的文東結合自身的資金、運輸、倉儲等優勢,迅速向第三方物流的專業化服務轉型。2004年,再見文東,文東黯然地講述了他轉型失敗的經曆,第三方物流是屬於供應鏈的一部分,需要廠家、零售終端的共同認同與支持,更需要信息係統的支持,當這些環境還不成熟時,由於文東思想太超前,缺乏上下遊的理解與認同,變革最終以失敗告終。

2006年,何偉俊黯然離開創美時,標誌著創美時渠道的股份製改造的終止,創美時是一家非常注重品牌建設的企業,渠道股改的成功,將使美容品牌在相對可控的渠道裏,建立起與終端消費者的溝通,從而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美容品牌。變革中,何偉俊在與經銷商的博弈中,孤軍奮戰被迫選擇了終止。至今,專業美容企業仍然沒有出現真正意義的品牌,我一直認為與行業對待變革與創新的態度有著某種內在的聯係。

林建忠,2007年底擔任千色店CEO時,高調宣布“2008年開店至280家,並於同年在香港上市。”大刀闊斧的變革伴隨著一係列的陣痛。然而餘音未消,2009年春節過後,林建忠悄然離職。“對於千色店,我是失敗的。”兩年後的林建忠坦然自嘲,但我始終相信,他是中國化妝品零售企業上市的探路者,千色店作為先行者,為同行帶來了更廣闊的視野與經驗。

記憶中還有很多變革中的英雄,成敗往往一線之間。我常常想,如果在他們陷入困境時,我們能給予更多理解、尊重與支持,也許失敗就會向著成功的方向發展了。史玉柱的東山再起,除了與他在失敗中學會的不驕不躁的心態和一直追隨他的“四個火槍手”不無關係,更重要的則是來自“泰山產業研究院”柳傳誌、段永基等企業家對其失敗的寬容、尊重與幫助。

值得深思的是,如果行業建立起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價值判斷,尊重變革者的失敗,那麼構建起的將會是一個創新的行業環境。矽穀今天的成功,正是得益於其對失敗的寬容與尊重。

創新是創新者的通行證。如今,張文東堅守著清潔世界一站式購物的店鋪模式;何偉俊孤身駕車穿越了大半個中國後,一頭紮進電子商務的世界裏重新構築著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而林建忠已通過對趨勢的判斷,開始了新的創業旅程。

評估一個人,要看他失敗時的姿態,而不是成功後的表現。我願意相信,正是他們“不走尋常路”的創新精神,注定了他們必將用成功證明失敗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