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君從外麵帶來了一身寒氣,連羽絨服都沒顧得脫,忙迭從兜裏掏出她拍的幾張片子。“媽媽,快來看呀,這是‘太陽鳥’雕塑。”媽媽忙著洗衣服,沒有搭腔。珍君撅著小嘴撒嬌地說:“你看嗎,我拍的咋樣?”媽媽指著那張大彩照說:“珍君,這就是你常念叨的‘太陽鳥’嗎?”珍君頑皮點點頭。“媽媽,‘太陽鳥’出自咱們古城嗎?”媽媽搖搖頭。
珍君目光鎖定在‘太陽鳥’的嘴巴上,稚臉上寫滿不快。“不對呀,太陽鳥體型嬌小,細長尖鉤子嘴,它們采食花蜜、花蕊,有時也捉小昆蟲,而雕塑上‘太陽鳥’倒像隻猛禽,莫非它進化了?”珍君一臉不快。
珍君上小學五年級了,從三年級就開始寫童話,到現在發表了幾十篇,還結成了集子。如今,她在寫《快樂太陽鳥》長篇童話。
“媽媽,雕塑上的‘太陽鳥’,咋與我手頭上的資料不一致呢?”珍君提出了疑問,兩隻大眼睛注視媽媽的表情。“哎呀呀,那鳥出自雕塑家之手,在說是經過市長辦公會審定的,那還有假?”媽媽用手點著珍君腦門愀然作色地說。
珍君指著彩照上的太陽鳥,詼諧地說:“太陽鳥啊,太陽鳥,假設你死而複生的話,那雕塑上的‘鳥’還是你嗎?”看來媽媽對此並不感興趣,隻好請教她的老師了。
“老師,我們這裏曾有過太陽鳥嗎?”
老師驚愕地瞪大眼睛,連說幾個“沒聽說”。珍君極有個性,凡事愛較真,她把彩照拿給同學們看,“你們說,那個太陽鳥像個啥?”
“鵪鶉。”霽霽快言快語。
“不,蝙蝠。”樂樂說。
……
就是說,“太陽鳥”並不特殊,跟我們現在的鳥沒有什麼區別,那為什麼把太陽鳥作為我們市的象征呢?說明我們市是文化古城,還有什麼?珍君實在弄不明白。六一兒童節前夕,珍君所在班到市府廣場遊覽,大隊輔導員指著‘太陽鳥’雕塑說:“它是我們市的驕傲,是古城的標誌。”
“咋回事,大家都這麼說,難道是我錯了。”珍君心裏想了好幾天。
心中疑團化成作一封信,飛到她所敬佩的鳥類學家高爺爺的手中。過了不長時間,珍君終於盼來了高爺爺的回信。
珍君同學自然界確實有太陽鳥,而這種鳥棲息在我國的南方,而不是北方,它大不過20厘米,咋會有四十幾厘米那麼長……
又是個禮拜天,珍君又一次來到市府門前,她對她的小夥伴們說說:“在咱們市,根本就沒有這種鳥,純屬是杜撰。”
沒等珍君說完,她媽媽出現在她跟前,拿著一張新出版的省報,喜滋滋地對珍君說:“你給鳥類學家的信見報了,你提的意見被采納了。”
珍君看了一眼媽媽,眼裏閃出興奮的光芒。
媽媽憾憾地說:“咋會出這樣的笑話呢?”
珍君俏臉上蕩漾一種輕蔑的笑,弄得媽媽心裏發毛,怪不好意思的。
“童言無忌,童言無忌啊!”媽媽意味深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