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好文學的工人隊伍不斷壯大
第一視界
作者:趙正永
我喜歡看工人作者寫的文章、作品,因為它質樸、熱烈,常常勾起我對火熱車間生活的回憶。我曾為郵電職工業餘文學創作集作序,希望他們多出有關師傅、徒弟、車間、工廠方麵的作品。今天,“延長石油職工文學作品征文”活動圓滿落幕,將在《延河》出一期專集,我很高興為他們作序,希望工人隊伍中愛好文學的人員不斷壯大。
在各行各業中,特別是工礦企業中始終活躍著一批充滿熱情的業餘作家身影。他們長期紮根基層,麵對波瀾起伏、火熱沸騰的生產場景,一邊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一邊用手中的筆反映勞動群眾火熱的生活,寫就了一篇篇豐富鮮活、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特色的動人作品。當他們寫出自己奮鬥的甘苦,寫出伴隨時代奮進前行的矛盾與困惑、訴求與理想,將廣大產業工人激情創業、奉獻社會的真實狀況以最真誠的方式表達出來時,他們再一次完美地證明與詮釋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一偉大的藝術規律。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曾在國有企業工作,拜過師傅,幹過鉚焊,掄過大錘,流淌著汗水,一線工人的那種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品格給我教育至深,以致於後來不管工作如何變化,我對廣大工人兄弟的那份深厚情感始終沒有改變。縱觀工人作家隊伍成長的曆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工業題材的文學創作隨著我國的工業化而陸續湧現,一批工人作家就開始蜚聲文壇,創作出一批質量高、影響大、雅俗共賞的文學作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特別是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我們工人兄弟創作的文學作品以改革發展穩定為大背景,更多地反映企業改革、倒閉、再生,市場發展和家庭、個人變遷等。那些來自工廠一線,經過激情與熱血洗禮的文學作品,是讓人沉思又催人奮進的壯美篇章。
我欣喜地看到,這次“延長石油職工文學作品征文”活動中,以延長石油職工為主的業餘作家是如此的活躍,他們的思想是那樣的開闊,情感是那樣的豐富,作品的內容和體裁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看了他們的作品,突出的印象是:一是對生活進行了深刻的挖掘,體現出新時代石油工人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有真實的現場感和時代感。二是情感真摯飽滿,很多作品懷著深情描寫生活、刻畫人物,收到了從細微處落筆、在大主題上感人的審美效果。三是體裁多樣、特征鮮明,提筆能夠立足堅實的生活土壤,收筆能夠提煉出豐富多元的思想內涵,打開精神探索的時空。雖然有些作品還顯得稚嫩,但感情真摯、銳意進取,其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和文學情懷是值得肯定的。
有感而發,當我們談論文學的時候,除了想到文學為我們帶來什麼,更應該想到我們能為文學做些什麼。延長石油集團和《延河》雜誌合作,為文學青年的成長提供機遇、提供平台,值得稱道。陝西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一大批傑出的老一輩文學大家享譽文壇,新一代中青年作家正在崛起。可以預見,如果我們都能自覺地為作家創作創造良性社會氛圍和有利環境,我們的工人作家乃至全省更多的中青年作家必將能在全國文壇盡快成長,文學陝軍也必然能健康成長、再鑄新輝煌。
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激發人們服務社會、投身時代的健康情感,培養人類健全的心智和向真、向善、向美的社會良知。那些成長於田野平疇、車間碼頭、邊地疆域的佳作名篇,一定能夠釋放出激發社會活力的正能量,讓工人隊伍中愛好文學的人員多起來,並不斷發展壯大。